历史上的今天,1968年12月5日,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以身许国

进取这文刀缘 2024-12-07 07:32:46

——永恒守护,心有大我,以身许国,誓死无憾

1968年12月5日,北京机场,寒风凛冽,天空阴沉得仿佛要压下来。

那年,郭永怀才满59岁,为了主持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的发射试验,他常年奔波于北京和青海之间。12月5日凌晨,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不顾满身疲惫,带着重要的试验数据,连夜搭乘飞机从兰州返回北京。然而,在抵达北京距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却突然失去平衡,数秒后坠地起火。

机场的跑道上,一片混乱与狼藉。刚刚发生的那场事故,让所有人的心都揪在了一起。在事故的核心区域,两具紧紧相拥的尸体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他们的身躯已经不再完整,却依然保持着相拥的姿势。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1999年为表彰在六七十年代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颁发的。在23位科学家中,有一位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也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郭永怀。他心有大我、以身许国的英雄事迹,直到授勋后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当时机场周围的救援人员和工作人员默默地站在一旁,眼中满是悲痛和敬意。在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一个皮质的公文包格外显眼。尽管公文包的表面有些烧焦的痕迹,但在他们用生命相拥保护下,依然完好无损。

一位救援人员小心翼翼地走上前,轻轻拿起公文包。他的手微微颤抖着,仿佛感受到了这份重量背后所承载的使命。当他缓缓打开公文包,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见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安静地躺在里面,完好无损,仿佛在诉说着郭永怀和牟方东最后的坚守。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人们的思绪被拉回到郭永怀生前的点点滴滴。他,这位杰出的力学家,为了祖国的科研事业,日夜操劳,不辞辛劳。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实验,都饱含着对国家强盛的渴望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

而牟方东,这位忠诚的警卫员,始终坚守在郭永怀的身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守护着国家的宝贵财富。

寒风呼啸着吹过机场,吹起了人们的衣角和发丝,却吹不走心中那份深深的敬意和感动。郭永怀和牟方东,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赞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勇往直前。

在这片寂静的事故现场,人们仿佛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为了祖国,为了科学,我们无所畏惧!”他们的身影虽然已经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0 阅读:7
进取这文刀缘

进取这文刀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