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作非洲面具为媒介,探索人性与神性的深刻联系,并促进参与者的心理整合与情感平衡;为特殊教育学院的听障学生们精心策划戏剧疗愈活动,通过肢体语言、触觉与视觉的结合,帮助听障学生与艺术建立起超越语言的对话……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也促使公众日益认识到艺术对于获取心理健康认知和情绪释放的作用。
记者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采访了解到,“美术馆中的艺术疗愈”项目正在受到大众的欢迎。创新打造丰富多维的疗愈空间,让参与者既能享受艺术创作的自由和愉悦,又能够从中获得心灵上的抚慰和成长,促进了艺术疗愈作为一种心理健康干预手段的广泛应用。
在美术馆,艺术如何“疗愈”?“愈见:城市漫行记”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与多伦路社区合作推出的群体性艺术疗愈项目。参与者与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共同穿行于南京的历史街区和文化地标,以“摄影+城市探索”的方式,唤起老年人对南京老城历史的深层情感,同时增强了年轻人与老年人的互动,在社会代际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无声的世界中探索”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为特殊教育学院的听障学生们精心策划的一场戏剧疗愈活动,特邀手语老师和英文翻译,通过肢体语言、触觉与视觉的结合,为学生们提供了不依赖于语言、完全沉浸在感官体验中的艺术空间。当艺术成为学生们内心情感的传递媒介,让他们在无声的世界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节奏与旋律,提升了自我效能感,增强了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结。
近期的“非洲木雕”项目,则结合美术馆丰富的馆藏资源,用戏剧、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等形式向参与者展现非洲文化对自然法则与生命力的深刻理解,强化观众对非洲文化内涵的感知与反思,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项目不仅有参观环节,也包括设计和制作面具,以及即兴戏剧创作,富于个性化的参与体验不仅能调动参与者的创作欲望,还能激发他们情感的表达和内心的探索。
自2019年起,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便开启了一段特殊的旅程——探索艺术疗愈的力量。公教部邀请了国内知名心理学专家和学者,通过一系列心理学讲座,发现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极高。社会经济的快速转型带来了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的增加,这促使公教团队重点研究“美术馆中的艺术疗愈”,通过展览、讲座和互动工作坊,为公众提供心理健康认知和情绪释放的平台。自2023年起,南艺美术馆公教部进一步邀请国内外艺术疗愈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围绕“艺术疗愈”开展线上和线下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十余场,参与人数超过两万。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通过特定的艺术主题来设计疗愈项目,注重将馆藏资源活化,深入打造文化和艺术探索之旅。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微生态学科进行合作,通过设立“心腹之语——艺术表达工作坊”,将艺术疗愈与临床医学相结合,为消化道疾病患者量身定制了多样化的艺术疗愈活动,帮助患者释放负面情绪,尝试情绪调节和心理恢复,探索在医学治疗中整合艺术疗愈的可行性和潜力。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项目汇聚了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心理学专家和艺术疗愈师,跨学科合作的模式让艺术与心理学、医学等学科结合得更加紧密;以展览、讲座和互动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积极促进公众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重视通过艺术疗愈获得心理调节和情绪释放。为创造一个沉浸式的疗愈环境,南艺美术馆采用了独特的空间布局,调动视觉资源,让参与者全方位地感知艺术的氛围和情感,从而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共鸣和疗愈效应。
在艺术疗愈领域的探索,不仅为公众提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也促进了艺术疗愈作为一种创新的心理健康干预手段的广泛应用。艺术疗愈作为一种跨学科的实践,其学术价值在于它融合了艺术、心理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技术,为心理健康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社会意义上,艺术疗愈项目通过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未来,艺术疗愈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和人群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