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6种程序开发者操纵孩子大脑的诡计!

诺妈家有男宝娃 2023-10-30 13:59:28

说起电子产品,家长视其为洪水猛兽,孩子却将它认为是亲密挚友。因为“限制”,亲子矛盾不断爆发。

事实上,很多家长并不是一开始就限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只是家长的宽容常常导致孩子的“沉迷无度”,家长不得不下令禁止。

我儿子身上,也发生过这样的事。

有一年暑假,儿子提出一人在家过一天。为了方便查学习资料,我留了一个备用手机给他。出家门前,我一再关照他“不要玩手机”,儿子拍拍胸脯保证:“妈妈,我只查资料,不会玩的。”

白天,我几次查岗,儿子胸有成竹汇报学习进度,一切似乎朝着井然有序的方向发展。

谁料,晚上一进家门,儿子见到我,“哇——”一声大哭,一问才知道:都是手机惹的祸。

原来,儿子玩了一整天手机,耗完电,继续充;充完电,继续看;无心学习,一串的学习计划草草开了一个头,全都没有完成。

我问他:“为什么电话里你说快做完了?”

儿子痛哭:“我以为自己能玩得成,我先蒙混一下……”

他非常后悔地向我反省:实际上,他在看手机的时候,也知道时间看得有些多,他想停下来,可不知道为什么,手机像魔鬼一样,让他放不下手……

关于儿子痴迷手机这个行为,一直以来,我觉得是孩子意志力不够。后来,翻看了多方面的书,才渐渐明白一个真相:

孩子沉迷电子产品,不仅有意志力的问题,有生理的问题(大脑物质变化),也有程序开发者故意设置“陷阱”的问题。

要改变,先辨别。在这篇文章中,诺妈将与各位家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告诉家长6个程序开发者操作孩子头脑的方式。只有家长意识到了,才能教会孩子辨别认清,帮助孩子在与科技产品博弈中,找回自己的控制权——不再被电子产品牵着鼻子走!

01

住手!——该死的红色警报!

关于这一点,家长一定会感同身受。

打开微信或其他社交软件,那些未读消息,不约而同被标记成各种红色符号,促使你想要点击查看?

是的,这就是来自“红色警报”的魔力。

红色代表“紧急”、“突发”,它是最强烈、最有力量的颜色。程序开发员就是利用人类看到红色就会加快心率、提升血压这个潜在生理反应,促使每一个电子产品持有者,在看到红色标记后,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点击。

对策:找一个时机和孩子坐下来,拿出手机告诉孩子,为什么这些通知会被设置成了红色的标记。让孩子明白程序员潜在用意,不过是用红色激发生物本能的驱动。

如果条件允许,家长不妨把显示设置成黑白,让孩子演示比对:一样的通知,换个颜色,并没有那么刺激。

02

放心!——不必要的社会认可

常有孩子执迷社交平台,废寝忘食P图、发帖、点赞、评论,然后静等回复。所发的动态是否受到欢迎,成为孩子一日心情晴雨表:为高点赞高评论狂喜,为无人问津痛苦难堪。

对策:告诉孩子,有这样的感受很正常,因为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但,不必太在意,网络社交只是一种存在方式,点赞与评论,并不代表孩子本身“被认可”程度。

比起社交媒体的1000个好友,研究表明,每个人真正需要的,只要一二知己,足矣。

03

暂停!——无休止的刷新

视频刷了一个又一个,怎么都停不下来;明明告诉自己要停下来,结果眼不停手不动,彻底沦陷。

实际上,这里暗藏程序开发者的“别有用心”,他们悄悄设置了视频自动播放,导致看完一个视频,倒数几秒,就会自动播放下一个视频。包括社交网络也是一样,手指滑一滑,自动刷新,更替出新的信息,导致用户退出变得“困难重重”。

对策:告诉孩子,坚定取消自动播放按键,想看就看,想停就停,把看剧刷视频的时间掌控在自己手里。

04

欺骗!——来自多巴胺的奖励

电子产品带给孩子的快乐,来自于多巴胺奖励,主要利用“可变奖励模式”。其魅力就像老虎机,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秒是赢还是赔,对应到电子产品,你永远不知道打开的瞬间,看到的是吸引人的新闻,还是无聊的话题。这种随机奖励模式,由此令人痴迷。

对策:告诉孩子,电子科技用“可变奖励模式”驱使使用者不断去寻找他们想要的,却永远都不会满意的那个信息。

教会孩子,,不要将美好的时光荒废在漫无目的的寻找上,设置一个清晰的目的,在规定的时间里面,只查询自己目标信息,然后果断放下。

05

放弃!——毫无意义的社交控

很多孩子会将学习之余的时间全部放在社交媒体,频频打开手机,生怕错过每一个讯息。久而久之,电子产品让孩子产生焦虑,实际上,电子产品让孩子成为了“社交控”。

对策:告诉孩子,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消息,不会因为网络而错失;真正重要的信息,都会通过各个途径传到手里。所以,那些错过的消息,其实没有关系。

06

放下!——社交的相互性

网络媒体之所以吸引人,在于即时的回应。来回往复的社交互动,令人乐此不疲。这是一种吸引力,也成为一种毒素,导致青少年全身心扑在网络上面,网络世界俨然成为生活的重心。

对策:跟孩子讲讲曾经美好的岁月吧,在那些没有网络的岁月里,小伙伴相伴玩耍的乐趣,上树下河,一起玩耍。所以,即使没有及时回复对方消息,并不是一件什么重要的错失。学会克制自己,看到信息,放在一边晾一晾,动手之前先动脑。

毫不夸张地讲,屏幕这一头联的是孩子,屏幕那一头守候的是一个技术团队。他们的工作内容就是使尽一切办法,瓦解孩子的意志力,牢牢将孩子绑缚在屏幕前,不要离开。

两方对垒,实力悬殊,况且孩子大脑额叶发育不完全,无法做到有效的自省自控,为人家长,看到孩子沉迷电子产品,除了责备,除了限制,更要了解其内因,为孩子提供解决方法,帮助孩子逐步脱离网络的控制。

我是诺妈,家有男宝,致力于亲子成长研究,为父母们提供有价值的育儿干货

0 阅读:93

诺妈家有男宝娃

简介:家有男宝,致力于亲子成长研究,分享有价值的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