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华妃那么拽,都没有将步摇甩在脸上,如今简直是大型灾难现场

听令哐啷 2024-12-04 18:19:45

# 古装剧之美:从步摇到杨贵妃形象的深度审视

在影视的璀璨星河里,古装剧一直占据着独特而重要的位置。它宛如一扇穿越时空的大门,引领观众走进古代的繁华盛景、爱恨情仇之中。然而,当下古装剧的种种表现却令人喜忧参半。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古装剧在礼仪呈现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现状,通过对比往昔经典与现今之作,剖析其中的差异与问题,唤起影视从业者对古装剧品质提升的重视,也让观众能更深刻地理解古装剧之美应有的内涵。

## 一、步摇:从优雅摇曳到肆意乱飞

步摇,这一古代女子发间的灵动饰物,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本是优雅与端庄的象征,其设计精妙绝伦,“步摇一步一摇,摇曳生姿”,每一个细微的晃动都仿佛在诉说着古代女子的温婉与娇羞。那精致的造型,或是以金银丝线缠绕,或是镶嵌着温润的玉石与璀璨的宝石,当女子轻移莲步时,它便会随着步伐的节奏微微颤动,恰似春风拂过湖面泛起的层层涟漪,轻轻地点缀着女子的柔美与风情。

昔日,如《甄嬛传》中华妃那般嚣张跋扈之人,即便盛怒之下,步摇也从未脱离其应有的节奏,始终稳稳地装饰着她的发间。华妃作为将门虎女之后,自幼受家族熏陶,骨子里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高贵与优雅。她的每一步都迈得坚定而又不失轻盈,那步摇在她的发间,就像是忠诚的伙伴,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似在低语着她的威严与自信。这背后离不开《甄嬛传》拍摄时的精心打磨,郑晓龙导演深知细节决定成败,特意请来张晓龙担任礼仪老师。张晓龙如同一位严谨的古代礼仪守护者,从宫女太监到皇上太后,每一个角色的礼仪细节都经过他的严格指导。他耐心地教导演员们如何行走、如何站立、如何行礼,甚至连眼神的流转、手部的摆放都有细致的规范。在他的指导下,剧中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仿佛是从古代画卷中走出的人物,每一个动作都散发着浓郁的古代皇室风范。

再看《知否》,无论是皇后贵妃还是府中的小姐媳妇,在谈吐之间脑袋微动,步摇也只是轻轻晃动,绝无丝毫凌乱。她们的举止优雅得体,如同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每一次的颔首、转身,步摇都像是恰到好处的音符,为她们的言行增添了一份和谐与美妙。就连性格直爽、脾气火爆的大娘子,即便一生大多时候只戴着一支笈,也未曾让步摇有失仪态。大娘子虽性格急躁,但在礼仪方面却也不敢有丝毫懈怠,那一支笈在她的发间,见证了她在家族中的起起落落,也成为了她坚守礼仪规范的象征。而童年经典《上错花轿嫁对郎》中的李玉湖,尽管活泼好动、古灵精怪,甚至在打架这般激烈的场景下,步摇也依旧服服帖帖,没有破坏整体的美感。李玉湖的步摇仿佛与她的性格融为一体,在她的灵动与俏皮中,步摇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点缀,展现出她与众不同的魅力。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古装剧在步摇的呈现上却令人大跌眼镜。杨幂在《扶摇》中的转身用力过猛,导致头上的步摇钗环径直甩在脸上,那一瞬间,原本应有的美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尴尬与突兀。虽然后来以调侃化解,但这一画面却成为了观众心中难以磨灭的尴尬瞬间,也让人们不禁对该剧的细节把控产生质疑。鞠婧祎在《嘉南传》里,一转头步摇便如同脱缰的野马自由飞翔,全然没了古代女子应有的端庄。她的步摇似乎只是为了装饰而存在,却忽略了其背后应承载的文化内涵与礼仪规范。《宁安如梦》的剧透中,长公主沈芷衣本应尊贵大气,却因步摇上的珠链打到脸而显得狼狈,仿佛从高高在上的公主沦为了小丫鬟。那原本应是彰显她高贵身份的步摇,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破坏她形象的“罪魁祸首”。这些现象不禁让人发问:古装剧的礼仪细节究竟去了哪里?是制作的疏忽,还是对古代文化的漠视?

古代的步摇,实则有着约束女子形态的重要作用。当女子走得急促时,步摇会轻轻拍打额头,这是一种无声的提醒,告诫女子要保持端庄稳重的步伐,莫要做出有伤大雅之事。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古代礼仪文化的载体,体现了那个时代对女子行为规范的要求。在古代的宫廷与贵族家庭中,女子自幼便接受严格的礼仪训练,步摇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教具。它时刻提醒着女子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优雅、端庄的形象示人。如今古装剧步摇乱飞的乱象,无疑是对这种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亵渎。它让观众在观看古装剧时,无法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也降低了古装剧的艺术品质。

## 二、妆造:从雍容华贵到千篇一律

古装剧的妆造,是展现角色魅力与时代风貌的关键要素,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为观众勾勒出古代的繁华与风情。往昔的经典之作,在妆造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制作团队的用心与专业。

仍以《甄嬛传》为例,华妃那满头的珠翠,尽管材质或许并非全是珍贵无比,但却凭借精致的设计与搭配,在一颦一笑间尽显雍容华贵。那高耸的旗头,装饰着琳琅满目的珠宝首饰,每一颗珠子都仿佛在诉说着她的尊贵与骄傲。甄嬛回宫后的妆造更是奢华大气,绢花钿子头与各种服饰相得益彰。那精美的绢花,色彩鲜艳而又不失淡雅,与钿子头上的金银丝线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再加上华贵的妆容,细长的眉形、深邃的眼眸、娇艳的红唇,一个眼神便能传递出强大的气场,让其他妃子望而生畏。这背后是对古代妃嫔妆造的深入研究与精心还原,服装设计师们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参考古代的绘画、文物等,力求每一个头饰的选择、每一种妆容的色调,都有其历史依据与文化内涵。他们深知,妆造不仅仅是为了让演员看起来美观,更是要通过外在的形象塑造,展现出角色的身份、性格与时代背景。

《如懿传》同样如此,如懿封后时的造型,皇后的朝服百分百还原历史,那精美的刺绣、华丽的图案,无不展现出古代皇家服饰的精湛工艺。朝冠上镶嵌的 300 多颗珍珠更是彰显了其尊贵身份,每一颗珍珠都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皇后的威严与荣耀。剧中其他角色的妆造也各具特色,根据不同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进行了精心设计。这些经典剧作中的妆造,不仅让角色更加立体生动,也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感受到了古代宫廷的奢华与威严。

反观当下的古装剧,妆造却陷入了千篇一律的怪圈。清一色的冷白皮、粉色晕染的眼影以及大红唇,似乎成为了古装剧女主的标配,无论角色身份是贵妃还是小家碧玉,皆无太大差别。这种单一的妆造风格,让观众在观看多部古装剧后产生了审美疲劳。古偶剧更是如此,一水的齐腰长发搭配雷打不动的白色蚊帐裙,毫无新意可言。演员们顶着这样的妆造,很难让人感受到角色的独特魅力与古代文化的韵味。而且,现今古装剧的头饰质量也令人堪忧,与昔日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据说《甄嬛传》拍摄时,妃子们因头饰过重,头顶被卡得几乎快秃了,这虽然辛苦,但却换来了真实而精美的妆造效果。而如今的古装剧头饰,估计只能是“扣头皮赏赐”,徒有其表而无其实。那些廉价的塑料头饰,缺乏质感与光泽,无法展现出古代头饰的精美与华丽。

妆造对于古装剧而言,绝不仅仅是为了让演员看起来美观,更是要通过外在的形象塑造,展现出角色的身份、性格与时代背景。如今这种千篇一律且缺乏文化底蕴的妆造风格,无疑是在拉低古装剧的品质,让观众逐渐对古装剧的审美产生疲劳。它使得古装剧失去了其应有的独特魅力,也让古代文化在影视剧中的呈现变得肤浅而苍白。

## 三、杨贵妃形象:从珠圆玉润到白幼瘦的偏离

杨贵妃,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形象在历史与文学作品中早已深入人心。她是丰腴美人的典范,更是能歌善舞的才女,唐玄宗对她的宠爱更是成为千古佳话。在影视形象的塑造上,曾经有过诸多经典的呈现,这些经典之作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杨贵妃在影视史上的形象之路。

林芳兵为了争演杨贵妃,毅然增肥 30 斤,从清瘦之姿转变为珠圆玉润的模样,完美契合了导演对于杨贵妃形象的期望。这一过程对于林芳兵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她需要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然而,她凭借着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成功地塑造了这一经典形象。她饰演的杨贵妃,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韵味,举手投足间尽显雍容华贵。她的眼神中透露出的妩媚与娇羞,仿佛能将观众带入那个繁华的大唐盛世,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杨贵妃的魅力。她凭借这一角色荣获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其塑造的杨贵妃至今仍是人们心中难以逾越的经典。这一成功离不开演员自身的努力,更得益于服化道的有力支撑。那华丽的服饰,以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刺绣展现出唐代服饰的独特魅力;精致的妆容,突出了杨贵妃的娇艳与高贵。在演员与服化道的完美配合下,才得以将一个千娇百媚却又不失天真单纯的杨贵妃鲜活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周洁版的杨玉环同样堪称经典,她被赞为“东方美神”,其饰演的杨贵妃被誉为“最风情美丽的杨贵妃”。与林芳兵版的媚态不同,周洁版的杨贵妃更显艳骨,由内而外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她那饱满的面部轮廓,配上闻名遐迩的羽衣霓裳舞,洁白的皮肤与曼妙的舞姿相得益彰。当她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时,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静止,观众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杨贵妃的绝世风姿。她的表演不仅仅是舞蹈动作的展示,更是情感与灵魂的倾诉,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杨贵妃在唐玄宗心中的地位以及她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尽管周洁已在 2021 年因病痛离世,但她所塑造的杨贵妃形象却永远留在了观众心中,成为了影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王璐瑶在 03 年《大唐歌飞》中饰演的杨贵妃也有其独特之处。她虽没有网红脸的千篇一律,身上自带的古典气息与微胖的身材,与杨贵妃的古典美女形象颇为相似。她在剧中的表演细腻入微,通过一些小动作和表情,展现出杨贵妃的温柔与多情。然而,这部剧的妆造却略显失败,使得她所饰演的杨贵妃虽有妩媚风姿,却缺乏应有的雍容华贵。那不够精致的头饰和略显平淡的服饰,无法完全衬托出杨贵妃的高贵身份,成为了这部剧的一大遗憾。

但无论如何,这些经典版本的杨贵妃都遵循了其珠圆玉润的形象特点,体现了唐代以丰腴为美的审美风尚。唐代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丰腴的身材被视为健康、美丽和富足的象征。而如今的女星们,却清一色地追求“白幼瘦”,全然忘却了杨贵妃这一经典的丰腴美人形象。这种审美倾向的转变,使得古装剧在塑造杨贵妃等类似角色时,失去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的准确性。当“白幼瘦”成为审美顶流,古装剧的人物形象塑造便偏离了正确的轨道,难以再现古代美女的真实风貌与神韵。那些身材纤细的女演员在饰演杨贵妃时,无论如何努力表演,都难以展现出杨贵妃应有的丰腴之美和大气风范。

古装剧作为传承和弘扬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步摇的运用、妆造的设计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应当秉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态度。往昔的经典之作已经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当下的古装剧创作者们应从中汲取经验,摒弃千篇一律、粗制滥造的制作模式,重拾古代文化的精髓,用心打造出更多富有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的古装剧作品。只有这样,古装剧才能在影视的长河中继续绽放光彩,让观众领略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也才能真正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拯救逐渐偏离正轨的影视审美风尚。

1 阅读: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