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81年,对于宋庆龄来说,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她已经88岁高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依然坚持出席了一场重要的仪式——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授予她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的仪式。

这场仪式对于宋庆龄来说,不仅仅是一次荣誉的加冕,更是她一生奋斗精神的象征,尽管当时她已经重病缠身,被确诊为冠心病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但她还是毅然决定出席这场仪式。

她穿着博士服,坐在轮椅上,看上去有些虚弱无力,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和从容,当她演讲的这一刻,她不仅是一位接受荣誉的学者,更是一位传递智慧和力量的导师。
这张穿着博士服、坐着轮椅的照片,成为了宋庆龄留给世人最后的珍贵记忆,它记录了宋庆龄在重病中的坚持与优雅,更展现了她一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国家的深情厚谊。

作为宋氏三姐妹中的二姐,她的家族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显赫之家,父亲宋嘉树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同时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母亲倪桂珍则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对孩子们的教育极为重视。
她从小就聪明伶俐,善于思考,不仅精通中英文,还对世界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1913年,宋庆龄毕业后,决定前往美国留学,继续深造。

这张照片拍摄于1926年,这张照片中的她容颜令人惊艳,她穿着一袭旗袍,端庄优雅,五官端正,圆润饱满的脸颊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在美国,宋庆龄结识了她未来的丈夫孙中山,可两人的感情受到了很大的阻挠,因为当时孙中山还有妻子,再加上他们都是基督徒,按照基督教的规矩,结了婚的人就不能再娶或再嫁了。

所以,孙中山要是想和宋庆龄结婚,就得先跟他原来的老婆卢慕贞离婚,1915年9月,孙中山就让手下朱卓文跑到澳门,把卢慕贞接到日本,卢慕贞也按了手印,同意离婚。
但宋庆龄这边却遇到了大难题,她想和孙中山结婚,可她的父母却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孙中山年纪比宋庆龄大太多,而且还离过婚,怎么能嫁给他呢?这简直就是胡闹。

他们甚至把宋庆龄关在家里,还给她找了个别的对象,准备让她嫁过去,宋庆龄没办法,只能偷偷给孙中山写信,告诉他自己的难处。
孙中山看了信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忙派朱卓文火速赶往上海,目的是要把宋庆龄接回日本。

朱卓文一到上海,就把孙中山的电报给宋庆龄看了,还一五一十地告诉她,孙中山为了她,已经把婚给离了,这下,宋庆龄才知道了孙中山的真心。
宋庆龄一听,立马就决定跟朱卓文走,她给爸妈留了封信,就连夜坐船跑到日本去了,就这样,1915年,宋庆龄不顾家人的反对和阻挠,毅然决然地嫁给了孙中山。

结婚以后,宋庆龄就变成了孙中山的得力小助手,天天陪在他身边,帮他处理各种事情,她不光是孙中山的妻子,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还是他工作上的好搭档。
1925年,孙中山因病去世,给宋庆龄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她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相反,她更加坚定地站了出来,继续为捍卫民主共和、推动中国革命而努力奋斗。

孙中山先生走后,宋庆龄接过了他未竟的事业,成了中国国民党左派里响当当的人物,她特别支持国共两家联手,一起努力北伐,想要把北洋军阀那帮人从台子上赶下来。

那时候,革命的风头浪尖上,宋庆龄可没被吓倒,她硬气得很,就是不向恶势力低头,她不光自己站出来,还大声地告诉所有人,国民党右派干的那些坏事,让大家看清楚他们的真面目。

在抗日战争期间,宋庆龄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不仅组织了大量的抗日宣传活动,还亲自前往前线慰问抗日将士,鼓励他们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可是大功臣之一,她还当上了国家副主席等好多大官,一直努力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出谋划策,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到了晚年时期,宋庆龄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腰腿疼得厉害,走路都费劲,还有荨麻疹和眼病,总是折磨着她。
宋庆龄虽然自己没有孩子,但她特别喜欢小孩子。每当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家里有小宝宝出生,都会高兴地告诉她,还会把小宝宝抱来给她瞧瞧。

每当这时,宋庆龄都会为每个新来的小生命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件绸子做的斗篷和一双小鞋子。如果是男孩子,礼物就是蓝色的;如果是女孩子,那就是红色或者粉色的,特别贴心。

而且,小宝宝的妈妈也会收到一份心意,有鸡蛋、奶粉和糖,这些都是为了让妈妈能更好地照顾小宝宝,这样的事情,在宋庆龄那里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每次有小宝宝出生,她都会这么做。
为了让自己的生活不那么孤单,宋庆龄就收养了警卫秘书隋学芳家的小姑娘隋永清,可没想到,这一收养,竟给她惹来了不少麻烦。

有些人就爱瞎嚼舌根子,说宋庆龄又结婚了,隋永清是她亲生的,这不是瞎扯嘛,隋永清出生那会儿,宋庆龄都六十好几的人了。
但这些谣言,跟长了翅膀似的,到处飞,宋庆龄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也懒得去理。

可有一天,隋永清在外面竟然被人直接问是不是宋庆龄的亲生女儿,隋永清回家跟宋庆龄一说,宋庆龄心里就犯堵了。
她觉得自己受点委屈倒没什么,可就是不能容忍别人伤害孩子,结果,第二天一早,宋庆龄的脸就垮下来了,面瘫了。

其实,宋庆龄为了维护她和孙中山的名声,一直都很小心,刚开始被谣言围攻的时候,她还气得大病了一场,宋家人也很生气,宋子文还想告那些造谣的媒体。
但慢慢地,宋庆龄就明白了,这些都是政治斗争的手段,虽然卑鄙,但很有效,她的对手是不会放弃的。

有一次,宋庆龄因为阑尾炎住进了医院,做手术的时候,医生又发现她子宫上有个小肿块,就顺便给摘了,可手术后,那些谣言还是像苍蝇一样嗡嗡地围着转,但宋庆龄已经不当回事儿了。
这次手术她连身边的人都没告诉,这就是宋庆龄的性格,她才不会跟那些乱嚼舌根的人一般见识,总是保持着自己的风度。

那时候,她还在病床上躺着呢,就给鲁迅先生写信,劝他早点去看病,别拖着。
隋永清从小就被宋庆龄教导,进房间前要先给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行礼问好,记得有一次,她太急了,直接去找宋庆龄,结果宋庆龄没理她。

隋永清以为宋庆龄没听到,就站在她面前一遍遍地问好,但宋庆龄还是没回应,后来隋永清才明白,是因为她没先给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行礼。
从那以后,隋永清每次都会大声地向孙中山先生的画像问好,确保宋庆龄能听到,这个习惯,成了隋永清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

宋庆龄非常重视与孙中山先生的纪念日和他的诞辰,每次都会在家里孙中山先生的像前放上鲜花,圣诞节时,她会挑些重要的贺卡,让隋永清放在孙中山先生的像前。
宋庆龄晚年时,经常跟隋永清说起她和孙中山先生的感情,她说孙中山先生是最好、最完美的男人。

宋庆龄这一辈子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她不怕苦不怕累,到处跑,不管是工厂、农村,还是部队、少数民族地区,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就是想看看大家过得怎么样,和大家心贴心。
她这个人特别的谦逊、和蔼,从不摆架子,对待谁都一视同仁,她总是实实在在地为大家办事,真是个难得的好官。

她还是咱们妇女界的领头人,一心扑在妇女解放事业上,是全国妇联的名誉主席,她这一辈子,都在为咱们妇女姐妹操心出力,真是个了不起的大姐大。
虽然晚年的宋庆龄身体逐渐衰弱,但她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宋庆龄是个特别热心国家大事的人,她总是积极地参与到国家的各种事情中去,想着各种好办法来让国家更加繁荣、发展得更好。
她还是个特别好的“讲解员”,经常会有国内外的朋友来拜访她,她就热情地向他们介绍新中国取得的种种建设成果,还有中国人民那股子努力向上的劲儿。

1981年的5月29日,宋庆龄因为生病,在北京逝世,那时候她已经88岁高龄了,她的离去,让全国上下都感到非常难过和不舍,大家心里都一直记着她、怀念着她。
她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而奋斗,宋庆龄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她以卓越的智慧、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成为了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
参考信源:文摘报——流言下真实的宋庆龄2019-06-22

今日中国——鲜为人知的宋庆龄2011-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