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随堂听课,对课文目标的把握

笑悟 2022-03-29 12:24:40

周一,一大早,上级领导及专家到校进行常规视导,第一节,深入课堂听课,我也随着进修校专家老师,进入班级,听一节高年级的语文课。

刚进课堂,我心想:在没通知的情况下,老师要上好课,一定会很紧张。

进了教室,我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看了看授课老师,还好,脸上并没有显出不安的感觉。随着上课、起立!正式进入了课堂。

今天听的一节是《语文园地》,首先,老师让孩子们回顾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并提出了三个问题:想想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喜欢文章中什么人物?人物什么吸引了?

接着,老师让孩子们默读思考,6分钟后,老师提问第一个问题: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孩子们回答,有几个孩子举起了手,第一个孩子简要地复述了课文后,老师问其他孩子说得如何,班级孩子无人回答,老师只能笑着问:“大家说,某某孩子是讲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不够简洁,是不是?”班级孩子们机械性回答是。

随后,又叫了一个孩子回答,回答完后,让其他孩子评价,孩子的评价是还不如第一个简洁。

听到这儿,教师对概括主要内容进行引导……

讲到最后一篇文章,教师让孩子们用课后的小标题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看了看时间,就这一环节就这样又过了12分钟。

回答第二、三个问题,老师分别让三个孩子,读文中三个孩子说的内容,读完,老师讲解概括就讲完了,9分钟也就过去了。

接下来,第二个内容是语句段的运用,孩子们齐读题目,老师问: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点?班里的“鸦雀无声”,老师只能让问题直白话:大家想想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共同点?班级有了声音:夸张的手法!随后让孩子们回答,夸张的好处。过程以老师为主,重点强调了两个词:“具体、生动”。

到练笔环节,下课铃声响了。

听完课,我总觉得哪里不对,课后,于是我拿来孩子的语文书,仔细看了文本内容,发现教师并没有很好地解读文本,把握教学目标,重难点。从文本内容上看,本节课主要有两个目标:第一多角度地评价人物;第二夸张手法的运用。

可是,从以上教学过程来看,第一个环节引导课文主要内容就不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却用了12分钟的时间,引导这项内容,虽然教师做到循循善诱,但越是这样,与这节课目标离得更远,引起了最后练笔环节的缺失。

在多角度地评价人物这一目标上,从文本内容上分析有一个循序渐进,从感知到思维的过程:孩子1是对文中人物的整体感知评价;孩子2体会如何表现人物特点;孩子3多角度地评价,可是授课教师只是让孩子通读一遍,而后,简要讲解。

当然,教师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能上好一节课确实不容易。听完我想:不管是任何老师上课,一定要认真备课,分析文本,把握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上好一节课。

2 阅读:250
笑悟

笑悟

通过视频、相片及文字去记载生活中的点滴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