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抽空听了学校一些老师的课,发现有的授课教师,课堂上提问,当孩子不会时,就会时不时地自问自答,然后会问孩子“对不对?” “是不是?”。
例如刚听的一节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老师课文回忆了哪方面的回忆?课堂上老师5分钟左右让孩子们默读课文,思考问题,但孩子们不会回答。
于是,老师就针对课文内容,开始提问,第一件事是被捕前,是不是?学生机械地回答“是”,后面三件事情,也是如此,学生只会回答“是”。
当时,我心血来潮做了一个不完全统计,发现这句话居然出现了20多次,也就是说每两分钟他都会问一遍,而学生的回答是千篇一律的“是”。我懵了,这到底是不是?除了这句,该教师还经常说“对不对”“说得好不好”等。这种毫无价值的反问,让学生和听课者都十分反感,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那教师上课出现这种情况怎么办?如何远离,课堂中无用提问?我个人认为:
第一:要正视自己课堂上的这一毛病,上课时,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再说这些词。
第二:教学理念需要转变,教师不能先入为主地引导,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编花环让学生钻,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
第三:要精心备课,针对班级学生设计教学环节。例如,前面的课例,由于孩子没有认真预习,再加上农村的孩子,平时阅读量少,对于这个问题,老师在这种情况突然提出,难怪课堂上会“鸦雀无声”。
遇到这种情况,身为教师,就要知道自己,课前备课时,预设出来的问题,不要急着将答案说出来,记住以生为本,让孩子们再次默读思考问题,趁机调整课堂设计,重新整理问题。
从简单入手,让孩子们在课文中画出重要的四个时间,根据四个时间点,思考:四个时间点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用人物李大钊开头概括,这样孩子们从易到难,水到渠成完成问题。
以上只是个人看法,如有不同建议,欢迎大家评论区交流。
用户10xxx14
你猜老师啥时候用这些?告诉你吧,两种情况一是和学生互动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度;二是发现有学生不认真听讲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