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宋庆龄问陈赓带多少兵,陈赓答道20万,宋:林彪都80万了

灵儿评历史 2023-06-14 10:26:20

本文由“红色鉴史官”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陈赓带兵20万去见师母宋庆龄,却被宋庆龄调侃:林彪可都统领80万兵马了。

对于陈赓来说,宋庆龄女士是人人尊敬的前辈,是心怀大义的师母,也是有勇有谋的救命恩人。

两人相熟已久,言谈间无需太过拘束。所以1949年上海重逢时,宋庆龄女士才会用林彪的80万兵马,调侃陈赓的20万兵马。

这陈赓和宋庆龄有着怎样的往事呢?陈赓20万兵马的背后,又有怎样的真相?

陈赓和宋庆龄结识

陈赓当兵之初,加入的是孙中山先生麾下的军队之一。

首次参加革命斗争时,陈赓只有13岁,还是一个身量稚嫩的孩子。

那是1916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法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初出茅庐的陈赓,自告奋勇加入湘军,在战场上厮杀。

别看他当时年纪尚小,他的力气和胆气可不小。对上身强力壮的敌人,他丝毫没有畏惧,反而冷静的观察敌人的弱点,寻找最合适的时机,针对敌人一击致命。

不久之后,智勇双全,胆识过人,就成了军中战友对这个小少年的评价。

1924年,孙中山先生拖着病体,一手创办了黄埔军校。陈赓也响应号召,成为了军校的学生。

此时距离护法运动已经过去了八年,如今的陈赓拥有了更多与革命领袖直接接触的机会,他也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名小卒,成长为优秀的军事储备人才。

由于孙中山先生是中国革命的先驱,又是黄埔军校的创建者,所以身为军校学子的陈赓,习惯称呼他为“老师”。

与孙中山先生携手奋斗的革命伴侣宋庆龄女士,自然也成为了他口中的“师母”。

面对老师与师母,他总是满含尊敬,可面对日益腐化的国民党,他却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情绪。

当时的他还有些单纯,没有认识到国民党内部的根本问题;也不知道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一批反动分子,早已经生出了改组国民党和背叛革命的心思。

若是早知后来的发生的事情,1925年,他一定不会在险象环生的敌军枪口之下救出蒋介石。

那个时候,大家都在为了二次东征而战斗,蒋介石被敌人重重围困,他想逃逃不掉,就干脆放话说要与“阵地共存亡”。

陈赓在旁边劝他,身为军校校长,不要意气用事,保存实力要紧,并且亲自把蒋介石背了起来,逃出敌人的包围圈。

为了能重新和周恩来等人取得联系,又是陈赓不惧危险,穿过土匪和敌人的封锁线,步行送信,一直走了一百多公里。

自此,蒋介石视陈赓为救命恩人,只是陈赓却开始逐渐疏远蒋介石,他最终加入了和自己的理想更加契合的中国共产党。

1927年,陈赓接受党组织的派遣,和顾顺章、陆留等人去苏联特训。这一次,他们最大的任务是学习特工技术,学成后归国,为我党效力。

在这个时期,蒋介石先后发动两场反革命政变,陈赓等人由于身在国外,因此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

只是,陈赓虽然一直记挂着国内的革命状况,虽说那时候也可以写信,也有报纸偶尔会报道中国,但毕竟山高路远,并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直到归国后,他才意识到,当下的革命形势有多么严峻。

那时候,全国各地的城市几乎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其中以上海尤甚。

他顾不得休整,很快奔赴南昌,毅然决然地加入到起义的队伍之中,见证了我党“打响第一枪”的重要时刻。

我党对于国民党的迅速回击,引起了反动派更加猛烈的反扑,因此南京起义的战果算不上理想。

宋庆龄第一次救陈赓

陈赓的腿在战斗中受了很严重的伤,为了保住这条腿,求得更长久的革命生涯,他积极寻求医生的帮助,辗转来到了上海。

只是,当时上海各个关口都被反动派控制,对外地来的人口查验尤其严格,不放过任何抓住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的可能。

而陈赓那时候已不是籍籍无名,如果他暴露了,那肯定无法逃脱反动派的抓捕。

陈赓不敢用自己的名字就医,他偷偷溜到一所骨科医院,临时给自己编造了一个身份,方便和医生沟通病情。

然而这个医生却非常细心,几句话就发现了陈赓可能用假身份,吓得要打电话报警。

陈赓只得极力安抚医生,好话说尽才让对方答应不再举报,但治疗就没法了,为免发生意外,陈赓只得拖着伤腿赶紧离开。

但他的伤口其实已经很严重了,再不处理,伤口继续恶化,说不定还会波及到整条腿。

偌大的上海,他找不到任何一个求助对象。四面楚歌的高压环境之中,几乎没有人愿意为他冒险。

突然间,他灵光一现,想到了一个人,在上海生活的师母宋庆龄。

自从1925年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宋庆龄与蒋介石的关系就不断恶化。蒋介石背叛革命的举动,更是让她愤恨不已。

她代表国民党旧部,第一时间表示与蒋介石割席。就连亲妹妹宋美龄举行婚礼,她也没有出席。

若是能够联系到宋庆龄,她一定愿意帮助自己,陈赓这样计划着。

陈赓就这样拖着伤腿,经过多方打听,终于获得了宋庆龄女士的联系方式。

他诚恳地请求帮助:“学生现在腿伤较为严重,但周围情况实在不太乐观,没有办法及时接受治疗。可否请师母出面,帮扶一二?”

过去陪伴在孙中山先生身边时,宋庆龄便对陈赓印象深刻,这个年纪轻轻却一身英气的后生,让她极为欣赏。

如今对方有难,她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理。很快,她就联系了自己在骨科医院上班的表弟,给陈赓特约了一个诊治名额。

因为是宋庆龄牵线搭桥的病人,医生在医治过程中格外尽心,而且从来不会多问陈赓的事情。

帮他治好一条腿,在当时的环境下,如同救他一条命。宋庆龄的恩情,陈赓铭记在心。

很快,陈赓又投入到了新的革命工作中。

宋庆龄第二次救陈赓

1933年,他再次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危机。

那两年,陈赓化身“王庸”,一直在上海地下组织活动,刺探国民党情报,暗中破坏各项反革命行动,并寻找一切机会策反国民党将士。

对于这群隐姓埋名又能力卓越的特工,蒋介石深恶痛绝,他做梦都想捣毁上海地下组织和情报网络。

1931年,顾顺章背叛革命,投入了国民党阵营。随着他的变节,上海地下组织遭遇了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若不是钱壮飞及时传递信息,只怕周总理和陈赓等党内领导人,都会牺牲在昔日战友的手中。

然而,走了一个顾顺章,还有其他经不起考验的叛徒,也奢望高官厚禄,1933年,陈赓就因为叛徒出卖而被捕。

一般来说,我党同志只要被反动派抓住,总是会遭到严刑拷打,以期最快得到我党的机密。

如果意志不坚定的,往往就是看到那些血腥的手段就怕了,知道的事情也就会吐露个干净。

当然更多的是不惧拷打,坚持革命理想的忠诚志士,在敌人用尽各种手段都问不出任何有价值的情报后,就会选择将其杀害。

陈赓就遭到了蒋介石及其下属的百般虐打,但他内心非常坚定,蒋介石花招百出,种种手段使了个遍,还是不能动摇他分毫。

他常常对敌人说:“你们别在我这儿白费功夫,有本事就杀了我,我一个字也不会说。”

杀人不过头点地,这确实是最简单的事情。不过,蒋介石可不打算这么轻易地让陈赓解脱。

一方面,1925年的救命之恩,蒋介石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另一方面,陈赓的身份极为特殊,他还想放长线钓大鱼。

能借着陈赓抓住周总理,这才是他最期望的结果。

因此,尽管陈赓多次激将,他也不为所动;但他毕竟顺风顺水多年,所以有好几次,他也被陈赓影响了情绪,险些动手。

陈赓在监狱里暗潮汹涌,他不知道监狱外同样也是风起云涌。

有人要想暗中杀掉陈赓,宋庆龄第一个不同意。

她做了两件事情。首先就是联系社会各界媒体,把陈赓救过蒋介石性命的消息放了出去。

经由各报纸的宣传,这件事引起了不少社会人士的关注,给蒋介石增添了极为沉重的舆论压力。

第二件事,她带着记者以及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一起来到了监狱当中,见到了被蒋介石严刑拷打的陈赓。

当时陈赓的双手被吊在绳索之上,身上的白色衣物早已经被鲜血染红,看起来也破破烂烂。从衣服的破口处,大家一眼就能看到陈赓伤痕累累的身体。

记者们手中的镜头,不约而同地对准了身受重伤,但眼神依旧十分明亮的陈赓。

宋庆龄就是要把事情闹大,记者们的照片和报道,就是她最有力的武器。社会上掀起了一波舆论狂潮,蒋介石也遭到了民众的谩骂。

最后,在种种压力的叠加之下,蒋介石只能选择妥协,宣布释放陈赓。

这一次,宋庆龄对他是实打实的救命之恩。如果没有师母的积极斡旋,他要么会被反动派终生关押,要么会死在国民党的监狱当中。

他不怕死,但他害怕在没有完成革命理想时死去,害怕在暗无天日的牢房里虚度余生。

现在他留下了一条性命,重获自由,便又能继续投身于未完成的革命大业。这对他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幸运。

君子重然诺

离开上海之时,陈赓特意找到宋庆龄,对她承诺:“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来日若能重逢,学生一定带着20万大军,回报师母之恩。您的恩情,学生也当铭记于心。”

宋庆龄笑着回答他:“你给出的承诺,我现在记下来了。我等着你,看看你是不是真得能带动20万大军。”

带着这样一个沉重的承诺,陈赓再次出发,奔赴下一个战场。

二人再相见,已是1949年的上海。

解放军占领上海之后,政工组织的成员找到了城市中的一些大户人家,想要向他们借一些房间,让疲于奔波的战士们能有个好好休息的地方。

他们找到了郊区的一户大宅子,叩响了房门。

开门的人是一位气质端庄的女性,她盘着头发,脸上带着些不怒自威的神色,声音也很有力度。

门外的人对这位女性有些眼熟。直到对方开口自我介绍,他们才终于恍然大悟。

女主人说:“我是宋庆龄,这里是儿童福利院,空间有限,暂时没有多余的房间,不好意思。”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宋庆龄这个名字的分量。

战士们为自己打扰了宋庆龄女士的平静而懊恼,陈毅元帅得知后,就想主动登门致歉。

可他和宋庆龄女士并不相熟,因此有些犹豫,总害怕贸然前往,太过失礼。

突然,他想到了陈赓,于是特意把人叫来,请他代自己探望宋庆龄并传达歉意。

听到这里,陈赓有些为难地说:“不是我不愿意去,实在是我没有做到承诺,不好意思去。说好了要带20万人,现在我手底下只有17万的兵,没脸去啊。”

陈毅元帅拍着手说:“这好办啊,你有17万,我借你3万不就得了?你得去,咱们叨扰了人家,于情于理都得道歉的。”

就这样,陈赓带着自己的兵马,到师母面前履行承诺来了。

宋庆龄也还记得当初这个细节,她随口为了一句,你现在带多少兵?

陈赓回答她,自己现在带着20万人,勉强实现了目标。

而宋庆龄却笑着说:“你的师弟林彪,听说他现在已经带着80万人了。你还要继续进步。”

师母对学生的关爱和激励之情,就萦绕在这淡淡的话语间。

身经百战的陈赓,听到师母说的话,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保证自己一定会继续努力。

最后分别前,宋庆龄说:“告诉你们司令员,不用道歉,没有关系的,我并不会介意这些事情。”

陈赓大将和宋庆龄女士都是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我们今天的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9 阅读:4082
评论列表
  • 2023-08-04 21:57

    旅长怎么和副统帅比?副统帅领兵确实强于旅长

灵儿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