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体制内工作者吐苦水:有编制也逃不开围城

神秘阿饭 2024-07-24 09:14:41

最近跟一个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聊天,他问我是否还在原来的地方上班,听完我一通吐槽后,他黯然道:我也很卑微。

然后他开始跟我大吐苦水,说自己虽然是考进去的,但却一点也不轻松,反而成为部门里干活最多的人。说到一半时,他意识到什么,谨慎问道:你不会把我说的写进文章里吧?

我笑道:这是个不错的话题,也许我会写,不过你可以放心,我决不暴露你的任何信息。

于是他便继续讲:院里的保安和保洁阿姨都是关系户,临时工可以不干活,但是我不行,末了,发展成临时工都能给我安排活儿。

我说:人人都羡慕体制内,难道你没感受到体制内的好处?

他说:我是没感受到。老实讲,这个地方的单位人口年龄断层比较严重,我是部门里最年轻的,第二年轻的同事已经比我大一轮,其他人就更老了。所以就是年轻人干活。

他继续说:领导上班抽烟喝茶聊天,别人大多都是调进来的,以前不像现在严格,以前不用考试,直接安排,都是本地人。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外地来的,来了就是牛马。

我笑道:有些地方,好多活儿,实际都是交给外包去干的。

他说:确实,我来了之后,算是比较突出的,就一个简单的Excel技能,没人会。太菜了。还有我们电脑上的软件,也非常不好用。

最后,他还举例了其他一些例子,吐槽真是给体制内丢脸,最后总结就是:关系最重要,其他都是应付,没有竞争。

实际上,我跟这个人只见过两三次面,自从他考上了好工作,我们就再也没见过,因为他考上的工作是在外地。

而我们这次联系,起因是他转发拼多多链接给我,希望我帮他“砍一刀”。我帮他点击之后,笑问他是不是也消费降级了,怎么开始用拼多多,要知道,此前他都是直接去逛商场刷卡大几千的。

他说自己现在确实用拼多多比较多了。他的工作不是什么肥差,虽然体制内有各种保障,但其实工资水平一般。

我自己虽然不是体制内,但也接触过几次与体制内的合作。某局是主办方,我们是承办方,在那段时间里,我感觉自己挺折磨。体制内领导喜欢半夜提出意见,我们就得连夜修改PPT。我当时早上需要站台,上午需要打印材料,中午需要迎接他们吃饭,下午他们外出活动,我装模做样充当媒体给人家拍照。最后晚上了,还得陪一些人打乒乓。在那期间,每天晚上12点后才能洗漱睡觉,每天早上5点半就得起床帮他们把大会上的每个热水瓶灌满。

最后,活儿是我们干的,但经费比例,我们拿到的是最低的。老板为了节约经费,所以他们住三四百的酒店,而我们只能出去外面住一百块钱的酒店。他们免费享受专门的餐厅,而我们不允许被进入,吃饭自行解决。

因此,在社会上经历久了,戾气变大是很正常的。实际上,底层人一直是互联网上发表情绪的主力军,因为底层人很难稳稳当当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每天端着茶杯坐在椅子上感叹岁月静好。

但临到末了,不管是批评还是不批评的,大多数人还是想进入体制内,这样至少不用担心失业,退休后有生活保障。体制内之所以吃香,实际是大家对生活有挫败感的无奈选择。

现在的人们都一股脑热衷于考公考编,将体制内视作金饭碗,视作毕生的依靠。你说他们真的很喜欢这份工作吗?也未见得,他们只是渴望有一份安稳的、全面的保障。

这种对体制内狂热追捧的背后原因,不是体制内太好了,而是体制外太差了。

虽然法律规定企业要给员工上五险一金,但事实上,大多数三线城市的中小私企,没有双休,没有保险,更没有公积金。

即使可以给员工上保险,但员工依然逃不脱被“优化”的可能性。35岁后找不到工作不是玩笑话,任何一栋写字楼中,工作的绝大多数白领都是年轻人。

当企业不想再要你时,想逼走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批评、穿小鞋、转岗、降薪,最后如果你还不想“体面”,他直接帮你“体面”。

35岁之后,如果无法上升为管理阶层,在一线的环境中本身就比较尴尬。一把年纪了,还得唯唯诺诺,也被新来的小年轻视为“失败者”,压力永远不断,心气高却不善耍长袖的人很容易碎掉。

无论在哪个时代,体制内都拥有最高的社会排面,古代是“士农工商”排序,现在大概是“士商工农”。所谓平等,是在概念上和礼貌上平等。实际在生活中,不同工种之间的社会地位就是存在差异。

我身为“体制外”的“江湖草莽”,对这位朋友对自己体制内工作的吐槽,说实话,并无太多情绪上的波澜。既不需要高兴,也不需要失望。庙堂与江湖,都逃不开围城,但凡是干活的人,但凡是被管理的人,都各有各的苦恼。

我还是有些恭维的表达对他的羡慕,毕竟,说起来,体制内有份工作,至少可以对外体面一些,而且确实日子更加舒坦一些。即使干很多的活,即使心里再为“不公平”而忿忿不平,但他们还是能享受到一些保障和好处。

而我等一旦失去工作,就完蛋了。混到最后,只能执笠。

0 阅读:12
神秘阿饭

神秘阿饭

为了忘却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