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钓鱼方法的时候,会有钓友说钓多钓少主要看水里鱼多不多。这句话有两个意思:一是说你垂钓的河流、水库等这一片水域中鱼多不多;二是说你选择的钓点附近鱼多不多。
现在野钓资源不是那么丰富,离自己比较近且适合钓鱼的水域就那么几块,这些水域中有没有鱼不是我们能决定的,如果经常有人在这些自然水域钓鱼那就说明里面有鱼。想要在其中多钓鱼就要看我们有没有本事选个好钓位了。
如何选择钓位这个问题很多钓鱼人都说过,我也写过很多这方面的内容。选择钓位需要考虑季节、溶氧、温度等等条件,很多钓友感觉要考虑的因素太多自己学不会。
其实选钓位并不难,只要我们掌握了鱼的习性再结合季节特点,找出这段时间影响鱼活动的主要因素就可以了。
例如现在是春天,温度开始慢慢上升,鲫鱼是变温性动物,最适宜的生活水温在15-20摄氏度左右,那么我们就要考虑温度的影响。春季鲫鱼准备产卵需要大量的食物,那么食物和安全性也成为了重要的影响因素。
鲫鱼是变温动物,体内的新陈代谢受到外界温度的支配,外界温度适宜鲫鱼活动积极容易开口,温度不适宜鲫鱼不愿意活动也不会轻易开口。
温度对鲫鱼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温度是否适宜;二是温差情况。
鲫鱼最适宜的生活水温大约在15-20摄氏度,在0-30摄氏度也会开口,但是温度低于15度或者高于20度之后鲫鱼活动就会减弱甚至死亡。
因为是变温动物,如果温差过大鲫鱼自身调节能力跟不上温度的变化它们就会停止觅食。一般情况下温差超过5度鲫鱼就不愿意开口了,如果温差超过10度鲫鱼就会停口甚至死亡。
春季温度开始上升但是还没有超过20度,因此我们要选择水温比较高、温度波动小的水域。例如背风向阳,水中有水草、乱石等障碍物,或者水底有坎的位置。
如果有太阳照射昼夜温差不大,可以在太阳升起之后钓浅一些;在早晚或者阴雨天钓深浅交界的位置。如果垂钓的水域水草比较茂密,水草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钓的浅一些,“春钓滩”就是这个意思。
老话说我们人是“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用在鱼身上同样适用。鱼在一天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寻找食物,春季鲫鱼将要产卵,它们需要更多的食物补充营养。因此我们要选择在食物丰富的位置做窝。
有的钓友认为只要找到的钓位温度适宜就可以,里面没有食物可以人工打窝,向水中多撒一些窝料过一段时间鱼就来了。
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首先,野生鱼警惕性高,这里平时没什么食物现在突然出现了很多食物,它们不敢轻易吃;
其次,鱼儿会到处游动寻找食物,它们不是漫无目的,而是到以前经常能找到食物的位置游动,如果你选择的位置平时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现在即使打窝也很难有大量的鱼进窝;
第三,钓点附近没有鱼,而窝料的诱鱼能力并不强,可能只对方圆几米内的鱼有效,有钓友说可以多加小药让窝料味道浓一些,味道浓了确实可以吸引到远处的鱼,但是窝中的味道太浓了野生鱼不会愿意进窝。
因此我们寻找钓点也要考虑食物的因素,这个因素是指平时天然食物多经常有鱼到这里寻找食物的位置。例如进出水口、水草下面、洄水湾,还有一些老窝子等等。
鲫鱼没有进攻性的器官,外表的鳞片也不是那么坚固,它们在食物链中处于底端,在野外经常遇到危险。所以,是否安全也成为鲫鱼选择活动地点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你想钓大鲫鱼的话,这一点甚至超过食物因素的影响。
什么地方安全,这一点比较难判断,毕竟我们不知道鱼的想法也不了解水底的情况,因此只能大体判断。例如水草茂密的地方,远岸深水,水底有乱石等障碍物,水底有坎,桥墩下面等。另外晚上环境幽暗,比之白天大鱼更喜欢在夜晚活动。
以上三点我认为是春季钓鱼选择钓位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满足一点可能有鱼,三天都满足那么向空军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