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寿命长短,运动第三,睡觉第二,第一是......

孤独的洛州小百 2024-12-28 20:43:04

前段时间,两个大厂接连爆出员工猝死的新闻:

6月17日早上7点,科大讯飞一名38岁的工程师在家突发不适,经抢救无效去世。

悲痛的家属到科大讯飞总部维权,认为死者是过劳死,应被认定为工伤。

同样是6月17日,跨境电商企业Shopee的一名研发人员在工位上猝死。

据死者同事称,公司今年突然变“卷”,加班到9点10点是常事,还没有加班费和调休。

两人都正值壮年,年轻有为,正处于人生黄金时期。

可他们还没来得及享受生活的美好,就这么突然得离去了,实在让人唏嘘惋惜。

两起猝死事件,让我想到了2015年清华硕士在酒店猝死的悲剧。

36岁的IT男张斌,硕士毕业于清华,在深圳一家公司负责软件开发。

他经常加班到凌晨,有时甚至干到凌晨四五点,短暂休息后又接着照常上班。

2015年3月23日,他曾对母亲说“我太累了。”

24日凌晨1点左右,他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

几个小时后,他被人发现趴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已死去多时。

他是家人的骄傲,是社会的栋梁,他怀揣着梦想,渴望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可谁能想到,无尽的加班和高强度的工作,成了压垮他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本应有灿烂的未来,本该在事业有成的同时,享受着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

可这一切,都在那个凌晨,随着他的生命一同消逝……

2020年4月,《中国急救医学》上刊登了一篇关于猝死的研究文章。

作者分析了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得出数据:

猝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人群,其中31~63周岁中年期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猝死的诱因主要有三大种,情绪激动(25.66%)、劳累(24.53%)和血容量改变(8.95%),然后是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

在作者看来,猝死并不能治疗,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需要牢记哪些健康知识,又应该如何预防呢?

①别让自己太激动

为了表达愤怒的情绪,不少人会脱口而出“气死了”。

可你知道吗,“气死”并非夸张,而是真实存在的:

2018年,一男子因退换货问题和商家争论,情绪激动突发心脏不适,倒地猝死;

2019年,一位老人因麻将机被家人私自卖掉了,怒气填胸,当场抢救无效去世;

2021年,两个邻居因停车问题吵架,半小时后,其中一人回家后呼吸心跳骤停……

可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是预防猝死的第一道防线。

平日里,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争吵和冲突。

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争得面红耳赤,伤了和气又伤身体,不划算。

遇到让人生气的事儿,先别急着发火,深呼吸的同时默念“莫生气莫生气,气出毛病没人替。”

要是碰上特别高兴的事,也别兴奋过头,保持一颗平常心。

总之,不要被情绪牵着走,心态好才能笑到最后。

②别让自己太劳累

知乎上曾有人问:“哪些瞬间让你意识到,健康快乐比钱重要?”

排热评第一的,是一条不过50字的回答:

“同事心梗去世,37岁,热爱工作,热爱加班,柜子里十几本个人先进证书。最后都是我收拾的,只能扔垃圾桶了……”

通俗来说,过劳死其实就是“累死”。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那些事业心强、积极性高、自我期望高并容易紧张、夜班多且生活不规律的“工作狂”身上。

他们常常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忽略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

他们总以为,只要再坚持一下、再努力一点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却忘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可人终究不是机器,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很容易蚁穴溃堤。

因此,即使工作再忙,我们也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

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如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正所谓,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劳逸结合,善待我们的身体,才能拥有长久的健康和幸福。

爱默生曾说:“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人生论》中写道:“对人生来说,健康并不是目的,但它是第一个条件。”

来源:教师之窗

0 阅读:1
孤独的洛州小百

孤独的洛州小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