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抗战期间,八路军在山东地区的部队,分为八路军115师以及山东纵队。这两支部队虽然都属于八路军,但是组织关系却是平行的。徐向前担任115师师长期间,能较好处理好两支部队的关系。那么,徐帅是如何处理好的?以及,徐帅离开山东以后,两支部队发生了什么?
1、徐帅处理两支部队的矛盾
我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抗战期间奉行在敌后建立根据地、农村包围县城的策略。因此虽然卢沟桥事变后没多久,山东地区就被日本人占领。但是我党的武装很快就在山东大片农村发展了根据地。在1939年前后,山东地区的八路军武装分为两个体系:一个是八路军主力部队之一——115师,一个是山东纵队。
相信很多人听过“土八路”这个词汇。其实这个词汇属于中性词。因为一开始,按照国民党方面的要求,给八路军的编制只有三个师,而编制外的八路军,国民党方面是不承认的。所以在这三个师之外的八路军武装被视为八路军地方武装,也就是俗称的土八路。比如山东纵队就是地方武装,而115师则属于编制内的武装。
1939年的时候,徐帅被安排负责山东地区的八路军武装,这其中包括115师,也包括山东纵队。
不过,山东纵队和115师内部存在一定的小矛盾。因为组织关系方面,115师和山东纵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而随着115师进入山东,一些战略要地也被115师驻防。这导致山东纵队不少干部认为自己的部队遭到了冷落。并且,在政策倾斜等方面,115师因为和日本军队打过一些硬仗,所以得到了优待和重视,而山东纵队在这方面似乎存在冷落。所以这一点又让山东纵队的官兵感到不满。
好在徐帅威望高:毕竟早在红军时期,徐帅就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在八路军里威望很高。所以徐帅尽量斡旋、调解115师和山东纵队之间的矛盾。并且尽量照顾山东纵队。比如徐帅考虑到山东纵队的战斗素养和武器装备比起115师要差一些,所以从115师里面抽到了一定的部队补充给山东纵队。同时徐帅也考虑到:不论是红军时代还是八路军时代,我军能够壮大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群众基础不错。所以基于这一点,徐帅决定从山东纵队里面抽调一些干部安排到115师工作——因为山东纵队属于山东本土的八路军部队,在山东当地群众基础很好。
2、后续
不过,1940年的时候,徐帅被调离山东。当时负责主持大局的是陈光和罗荣桓。同时延安方面指令,要求山东纵队和115师应该尽量实现统一领导,但是在这转型磨合期间,罗帅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好,所以罗帅向中央申请,表示希望徐帅能返回山东继续负责山东纵队和115师的管理。但是主席认为,罗帅等首长是具备处理好山东地区八路军管理问题的,因此没同意罗帅的主张。
其实个人认为主席的主张是对的。那就是山东八路军武装的领导,需要的是干部整体具备领导能力,而不能把整合问题的成败寄希望于徐帅身上,如果这样,那么部队的抗风险能力和容错率也就太低了。
而实际上主席的预判是对的,后来八路军在山东的建设,依旧相对顺利,且实现了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