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为什么宁愿招惹李达康,也绝对不能得罪孙连城?

巍昂随心趣事 2024-10-07 02:32:09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孙连城因消极怠政而遭受严重的职业挫折,被大幅降级至市少年宫担任普通职务,表面上这似乎是一个悲惨的结局。然而,从某种角度看,孙连城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实现了某种程度的软着陆。造成这一局面的关键人物是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面对体制内的选择,如果不得不在两者间得罪一人,人们可能会思考:究竟先得罪孙连城还是李达康更为明智? 有人可能会提出,避免得罪李达康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毕竟他的地位显赫,不仅是京州市委书记,还身居汉东省省委常委之位,这样的高官自然是不可轻易触怒的。然而,这种看法或许未能深入理解内部人士的考量。实际上,在真实的体制文化中,许多人反而会倾向于避免得罪孙连城这类官员,其核心原因归结于一个简单的事实:权力的流动性。剧情揭示,尽管李达康位高权重,享有盛名,但体制内的规则显示,高层领导的职位并非铁饭碗,他们通常有着明确的任期限制,就像“领导是临时工”的比喻所暗示的,随着任期结束,他们可能会被调至其他岗位。李达康从吕州到林城,再到京州的仕途变迁,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 总而言之,对于李达康这样的官员,由于他们通常在每个岗位上的任期有限,三年一过便可能调离,因此与之产生摩擦的后果或许不会长久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相比之下,孙连城这类官员虽然职权不及李达康,但他们往往在某个职位上稳定任职,长期扎根。这意味着,与孙连城结下梁子可能会带来持续性的不利影响。剧情中,孙连城的不作为显著地阻碍了大风厂事件的解决,他的消极态度导致问题悬而未决。假设没有其后来的降级,普通民众面对孙连城的不作为几乎束手无策,这正是避免招惹他的重要原因。 简单来说,在当今的官场文化中,人们常说“大老虎好见,小吏难缠”,这意指高层官员相对容易接触,而基层官员有时却更令人头疼。因为这些基层官员,如孙连城之流,他们在特定区域的职位较为稳固,只要不犯大错,便会长期任职。正因如此,他们能够对日常事务产生持久的影响。剧情中,信访局的局长对孙连城表现出的恭敬态度,部分原因就在于这种对长期在职小官的尊重与顾虑,体现了官场中对这类官员潜在影响力的默认。
0 阅读:0

巍昂随心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