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树荫下发现引力定律,他洗澡时发现浮力定律:科学需要放松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2024-09-14 11:54:41

“琦琦罗嘚伊美娜安管,琦琦兮嘚溢美哪儿看,那看依稀起义罗而未立即萌萌……”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我懵懂记事时,虽然家里很穷买不起收音机,但耳边还是不时传来这首《爱拼才会赢》的旋律。

当叶启田用真诚、醇厚的男音娓娓道来间、却不失力量地深情歌唱时,相信跟我一样的小伙伴们都不知不觉被上了人生第一课:人生在世上,就不可能闲着,必须一直拼搏。

历史上,“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成为了人类进步的必要条件

关于这一点,熟悉中华文明史的人都非常清楚:这简直就是中华文明的原动力,也是自古以来,中华文明一直大力宣传的精神之歌。

“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上古神话故事,虽然站在今天的视角来看非常不可取,不值得推崇,但在当时的时代却是人类进步的必要条件:

太行王巫二山,虽然方圆百里、高千尺,形如巨人;而它的对手愚公年且九十,使出的力气奈何不了魁父之丘。

但愚公却摆出了压上几辈子、上百代人的筹码也要蚂蚁搬家一样摆平的架势,直接让操蛇之神吓了一跳,乖乖帮愚公搬山,最终他大获全胜了

夸父为了能摘下太阳,于是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他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他的身体变成一座大山,人们称它为“夸父山”。夸父倒下时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桃林,结出了甘甜的桃子,为后来追求光明的人们解渴。虽然结局没有愚公移山圆满,但也成功了。

两个神话故事均出自上古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也如同《爱拼才会赢》这首歌一样,成为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启蒙教材,也在不知不觉间将“一根筋走到底”的拼搏精神注入到了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的启发,后世的文人墨客无不将锁定目标“一根筋”地耗到底当成了人生的第一堂课也是必修课进行深挖精挖,如浪荡公子李白遭遇的“铁杵磨成针”,明代王阳明“穷尽竹子一切真理”的癫狂,以及当今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等等。

科学开了另一扇门:牛顿树荫下发现引力定律,他洗澡时发现浮力定律:原来科学需要放松

假如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完全隔绝成两个时空的话,相信这种锁定唯一目标、一根筋式耗到底的拼搏精神将会绵延下去,代代传承、世世不灭。

以“勤劳”著称的中华民族也将一直“勤劳”下去,但也会一直累下去,因为自打一出生,就会无形中背负三座大山,神经就要紧绷。如同现在的升学考试一样,年幼的孩童还没摸明白这个世界,就要被家长逼着刷题。

近代,原本被中华民族视为蛮夷的西方国家居然仅凭5-6000人就打开了几亿人的古老中国大门,在带给了中华民族武无尽屈辱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视野和新的世界,同时最为重要的是:带来了与钻在精神孔眼里的四书五经截然不同的新学科——科学。

通过科学,我们发现:原来机器的力量可强过人类几百倍甚至几万倍;通过科学,我们发现:原来人类最可贵的不是力气,更不是紧绷神经啃硬骨头,而是其他物种都没有的创造力。

因为人类有逻辑思维,有创造力,人类才能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提炼出内在的科学规律,并且据此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飞机、汽车、挖掘机等机械化大家伙,告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传统劳累模式,更可以跟“赌上上百代人给太行王巫二山进行蚂蚁搬家”,也羞于通过双脚去摘太阳。

那么创造力如何出现呢?为何中华民族4600年历史,愣是没看到科学的来临、创造力的迸发呢?这还是跟“一根筋”的中华文明有关系。

张眼看世界我们发现:创造力原来根本不要搞精神内耗,更不要神情紧绷孤注一掷,要的是放松:牛顿在树荫下休息,苹果落地引发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灵感;阿基米德在洗澡时,通过人进去水溢出的现象,得出了浮力定律。

二人对此思维打开,通过详详细细研究它们的影响因素和量化关系,得到了浮力计算式和万有引力定律公式,成功打开了科学之门。

既然创造力需要放松,科学必然也需要放松。所以如果真想搞科技,就不要动不动就提“滚石爬坡”、“涉水过河”这样苦行僧式的管理模式了。科学需要放松,人在放松的时候,爱因斯坦提到的“万万不能缺失”的占据1%程度的灵感才会出现。

0 阅读:4

历史中的科学原理

简介:用科学的视野,欣赏更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