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为我们留下来的书法作品,差不多都是以行书风格书写的,很少有他草书风格的作品,而这幅《论书帖》,便是米芾留下来为数不多的草书作品。
在草书的创作风格上,米芾推崇的是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以及其他晋朝人的草书风格。从他这幅《论书帖》的书法作品上看,我们不难发现,这其中有着明显的王羲之和王献之的草书风格,加上米芾他自己笔势连绵,气势逼人的书写个性,再加上他对书法意趣上的独特追求,形成了这幅用笔迅疾,笔法跳荡精致的草书艺术风格。

这幅《论书帖》虽然用笔比较快,比较果断,但这并不代表米芾在书写时是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的。他对待创作的态度是非常认真的,创作前,他早已打好腹稿,经过认真推敲的,哪个部位该出现大字;哪个部位该出现王羲之风格的;哪个部该用什么技法来表达,这些不仅都有缜密的安排,甚至是都已经提前练习过多少遍了。

米芾曾经深入细致的对历代经典碑帖进行过研究,他自己也常说,他的作品就是“集古字”。也就是说,他作品中有时也有王羲之风格的字体,有时也有张旭、怀素、颜真卿风格的字体,这种“集古字”,其实就是“八宝体”。

对于前辈经典作品的用笔,以及章法、气韵,他都做过认真的比较和提炼,然后留下适合自己的精华部分,并创出了许多属于他自己的笔法,比如他在研究颜真卿字体时悟出了“圆转”、“蟹爪钩”等笔法。整幅作品中,无论是字体结构还是在笔法方面,都显示出米芾高超的兼容并蓄的才华。
这幅作品虽为草书,但整幅作品的65个字中,没有一处有连在一起写的两个字,全部都是单体字。每个字的形状或圆、或方、或扁、或肥、或瘦。这些字体的独特造型,变化明显,充分显示出了米芾成竹在胸,深厚的书法修养。

米芾书法风格变化实在是太多了,每一幅作品,总能带给我们许多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