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武装与美军的交战已持续超过一年,这场不对称的军事较量却愈发引人注目。一个被网友戏称为“拖鞋军”的非国家武装,竟然能与全球第一军事强国美国打得有来有回,着实让人瞠目结舌。他们击落了21架美军MQ-9“死神”无人机,占美军现役MQ-9总数的7%,迫使“哈里·杜鲁门”号航母一度退避800公里,甚至让美军在短短两周内为拦截其廉价无人机和导弹耗费10亿美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胡塞的防空系统和弹道导弹技术展现出超乎想象的先进性,例如“巴勒斯坦-2”导弹,射程超2000公里,具备高超音速特征,多次突破以色列的“箭3”、“铁穹”和“萨德”防御体系。面对如此顽强的对手,美军显然坐不住了。
2025年4月21日,美国媒体“战区”报道了一则重磅消息:美军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罕见出动,挂载四枚AGM-88E先进反辐射导弹(AARGM),从“哈里·杜鲁门”号航母起飞,对胡塞的防空设施展开精准打击。这一系列动作不禁让人疑惑:胡塞武装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他们背后是否真有“高人”撑腰?这场博弈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地缘政治与技术较量?
要弄清胡塞武装为何能在美军的高压打击下屹立不倒,首先得看看他们的“主场优势”。也门的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和沙漠交错,天然为游击战提供了庇护。胡塞对地形的熟悉程度远超美军,他们利用山地掩护防空系统和导弹发射阵地,机动灵活,让美军的精确制导武器常常无的放矢。
一位X用户曾调侃道:“也门多山地,胡塞本土作战,简直如鱼得水,美国最不擅长的就是这种仗。”这话虽带点儿戏谑,却点出了关键。回顾历史,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阿富汗战争,美军在山地作战中往往吃尽苦头,而胡塞显然深谙此道。
他们采取“打了就跑”的游击策略,发射导弹或无人机后迅速转移,避免被美军锁定。2024年12月22日,胡塞宣称使用8枚巡航导弹和17架无人机,成功打击“哈里·杜鲁门”号航母及其护航舰队,迫使美军战机撤退。虽然美方未证实航母直接受损,但这一行动无疑让美军倍感压力。
更重要的是,胡塞武装拥有广泛的民心支持。作为也门北部什叶派扎伊迪派的代表,他们在当地根基深厚,民众视其为抵抗外来干涉的象征。自2014年夺取首都萨那以来,胡塞通过提供社会服务、组织抗议活动等方式,赢得了不少民众的忠诚。
这种“人和”优势让美军的空袭难以动摇其根基。即便美军动用两艘航母战斗群、7架B-2隐身轰炸机,甚至联合欧洲盟友的舰队,胡塞依然能通过分散部署和隐蔽行动,保持战斗力。正如一位分析人士指出:“胡塞的韧性超强,沙特打了7年空袭都没搞定,靠美军炸几下就想让他们屈服?难!”这种韧性不仅来自地形和民心,还有他们灵活的战术。
胡塞的低成本无人机和导弹,单价往往只有数千美元,却让美军耗费价值数百万美元的拦截导弹应对。据报道,最近两周,美军为拦截胡塞的攻击耗资高达10亿美元。这种“以小博大”的不对称战术,让美军在经济和心理上都承受了不小负担。
胡塞的技术实力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他们击落21架MQ-9“死神”无人机的战绩,堪称惊人。MQ-9是美军的主力察打一体无人机,造价约3200万美元一架,配备先进传感器和精确制导武器,飞行高度可达1.5万米,理论上难以被传统防空武器锁定。然而,胡塞却屡屡得手。2025年4月13日,他们在也门西北部再次击落一架MQ-9,这是两周内的第四架。
截至目前,胡塞宣称自2023年10月以来共击落19至21架MQ-9,占美军现役300架的7%。他们的防空系统究竟有何过人之处?有分析指出,胡塞可能使用了改装的苏联老式导弹,如SA-6或SA-8,结合现代技术升级,例如加装电视制导通道和红外导引头。
这种“老瓶装新酒”的方式,让原本落后的武器焕发新生。搜索雷达锁定目标后,持续“照射”美军无人机,导弹则通过红外或电视制导精准命中。一段视频显示,一架MQ-9在也门首都萨那上空被击落,残骸清晰可见,证明了胡塞防空系统的有效性。
更令人意外的是,胡塞还展示了对无人机的电子战能力。2025年4月4日,他们完整缴获一架迫降的电动垂直起降侦察无人机(eVTOL),外媒推测,这可能得益于干扰导航信号的网络电子战手段。这种能力超出了外界对胡塞的预期,也让美军的情报部门倍感头疼。胡塞的弹道导弹技术同样令人刮目相看。
“巴勒斯坦-2”导弹射程超过2000公里,具备高超音速导弹的部分特征,多次突破以色列的“箭3”、“铁穹”和“萨德”防御系统。这种导弹的研发难度极高,连美国至今未正式服役高超音速导弹。胡塞一个非国家武装,何以掌握如此尖端技术?
外界普遍猜测,他们背后可能有外部技术支持。伊朗是最常被提及的“幕后推手”,其在弹道导弹和无人机领域的技术积累,与胡塞的武器系统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胡塞使用的“卡勃”地对空导弹,与伊朗的防空导弹系统有技术共通点。此外,俄罗斯和我国也被部分西方媒体提及,但这些说法缺乏确凿证据,更多是地缘政治博弈的猜测。
面对胡塞的顽强抵抗,美军显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25年4月21日,美国媒体“战区”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美军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罕见出动,挂载四枚AGM-88E先进反辐射导弹,从“哈里·杜鲁门”号航母起飞,执行对胡塞的空袭任务。这一举动非同寻常,因为EA-18G通常以电子战为主,配备干扰吊舱,负责压制敌方雷达和通信系统,而反辐射导弹的任务多由F/A-18C/D“超级大黄蜂”承担。
一次性挂载四枚AARGM更是极为罕见,显示出美军对胡塞防空系统的忌惮。AGM-88E AARGM是一种先进反辐射导弹,专为摧毁敌方雷达和防空系统设计,能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锁定目标。此次EA-18G的配置,除了四枚AARGM,还携带两枚AIM-120空空导弹和三个副油箱,表明其任务不仅限于打击地面目标,还要应对潜在的空中威胁。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胡塞的防空系统可能部署了更先进的搜索雷达,甚至具备反隐身能力,迫使美军动用EA-18G的电子战优势,压制其电磁信号,同时用AARGM摧毁核心设施。
然而,美军的行动效果如何,仍是个未知数。胡塞的防空系统高度分散,且善于伪装和转移。美军虽然投入了包括F/A-18战机、“战斧”巡航导弹和MQ-9无人机在内的多种武器,但胡塞依然能保持战斗力。2025年3月26日,《大西洋月刊》披露的白宫“群聊”记录显示,美军空袭行动高度依赖F/A-18和MQ-9的协同作战,但胡塞的防空能力让这些平台面临风险。
如果胡塞提前获知美军行动计划,甚至可能设下伏击,专门针对MQ-9或有人战机。这或许解释了为何美军近期损失如此惨重,总计数十架飞机坠毁,价值约7亿美元。胡塞的电子战能力和高超音速导弹技术,超出了伊朗公开的技术水平,这让外界对他们背后的支持力量产生了更多猜测。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俄罗斯可能通过伊朗间接提供技术支持,以换取在红海的地缘影响力。此外,胡塞的武器供应链显示出高度的全球化特征,可能涉及多个非国家行为体和地下军火网络。这种复杂性让美军的情报收集和打击行动变得异常困难。
胡塞的技术进步还可能源自自身的“逆向工程”。他们多次缴获美军无人机残骸,甚至完整捕获一架eVTOL无人机。通过拆解和分析这些装备,胡塞可能掌握了部分美军的技术细节,用于改进自己的防空和电子战系统。这种“以战养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正如一位X用户所言:“美军对胡塞的情报太少,胡塞藏得深,武器来源又杂,炸来炸去总感觉没抓到重点。”这种信息不对称,让美军的空袭行动常常事倍功半。
美军在也门的行动,表面上看火力凶猛,但实际上陷入了战略困境。首先,胡塞的低成本战术让美军的高科技优势难以发挥。胡塞的无人机和导弹造价低廉,却能迫使美军耗费巨资拦截。2025年4月16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美军自3月15日以来的空袭行动,作战成本已超过10亿美元,而胡塞武装“似乎乐在其中”,毫无屈服迹象。
这种经济不对称让美军难以长期维持高强度作战。其次,胡塞的战略目标简单而明确:通过袭击红海航线,破坏美国及其盟友的航运利益。自2023年10月以来,胡塞对红海和亚丁湾的商船发动了上千次袭击,严重干扰了全球航运。
一位X用户分析:“胡塞只要时不时打几发导弹,就能让红海航运瘫痪,美国想恢复航运,靠空袭根本不行。”事实的确如此,胡塞的袭击无需击中目标,只需制造威胁,就能让商船绕道好望角,增加数千公里的航程和数百万美元的成本。
最后,美军的情报短板和盟友配合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其作战效能。胡塞的指挥系统高度分散,核心领导人深藏地下,难以被锁定。美军虽然加大了侦察力度,但对胡塞的武器来源和部署情况知之甚少。
此外,美国与英国、欧洲盟友的联合行动存在协调问题,难以形成合力。2024年1月12日以来,美英多次空袭胡塞目标,却未能阻止其行动,反而引发了一些国家的谴责,认为这是对也门主权的侵犯。美军的空袭虽然能在短期内削弱胡塞的作战能力,但难以动摇其根基。胡塞的分散部署和快速转移能力,让美军的精确打击常常落空。正如一位X用户所言:“美军弹药花了10亿,胡塞还是活蹦乱跳,这仗打得有点亏。”
胡塞武装的顽强表现,让人不禁思考:他们能在这场不对称战争中坚持多久?从当前局势看,胡塞的韧性和技术优势短期内难以被撼动。他们的防空系统和导弹技术仍在不断升级,外部支持也在持续流入。只要伊朗等力量继续提供资金和武器,胡塞就能维持低强度但高威胁的作战模式。美军虽然火力强大,但空袭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
然而,胡塞也面临挑战。长期的战争消耗可能削弱其经济基础和民心支持。美军的持续空袭虽然难以彻底击败胡塞,但能限制其行动空间。如果美军进一步升级地面作战或特种部队行动,胡塞的生存压力将显著增加。不过,地面战的代价极高,美军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教训表明,治安战和反恐行动可能陷入泥潭。
对于美军而言,打破僵局的关键在于情报和精准打击。EA-18G的出动显示出美军对胡塞防空系统的重视,未来可能加大电子战和反辐射导弹的使用,试图瘫痪其雷达和指挥网络。但胡塞的分散部署和电子战能力,可能让这些努力收效甚微。
美媒承认,要彻底消除胡塞的威胁,需付出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这场冲突的本质,是地缘政治与军事技术的交织。胡塞的崛起,不仅挑战了美军的霸权,也暴露了高科技战争在不对称战场上的局限性。
伊朗作为最有可能的“高人”,通过支持胡塞、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形成“抵抗轴心”,牵制美国及其盟友。但胡塞的技术来源是否仅限于伊朗,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他们的全球化武器供应链和逆向工程能力,为这场战争增添了更多复杂性。
而在这场博弈中,胡塞武装凭借地形、民心和技术的综合优势,成功牵制了美军的庞大军事机器。他们击落21架MQ-9无人机、迫使航母后撤的战绩,足以载入军事史册。美军虽然动用了EA-18G等王牌装备,但空袭的成效有限,战略目标遥遥无期。
未来,无论美军选择继续空袭还是升级地面行动,都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决定性胜利。可胡塞只要继续保持韧性和低成本战术,就能继续让美国头疼。
或许,正如一位X用户所言:“胡塞这帮‘拖鞋军’,硬是把美军拖进了泥潭,厉害了!”这场战争的结局,或许不是谁能彻底击败对方,而是谁能在这场消耗战中坚持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