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妈妈最近总是唉声叹气:“小玲这孩子,真是一点不知道体谅父母的难处,一点都不孝顺呀!去年刚换的电话手表,今年又要新出的系列的,说比同学的低端,会没面子的!我又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唉!”
晨晨爸爸也抱怨:“我家晨晨每次考试就是粗心,明明会做的题,不是数学漏了写单位,就是语文看漏了题。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他,怎么教他啦!”
张亮亮妈妈也说:“我家亮亮就是爱冲动,什么事情不想就去掺和,帮了倒忙不说吧,就怕以后犯大错呀!就是不知道先动脑子想想。跟他说了吧,没几天又忘,又犯错!我真不知道怎么教孩子啦!”
上面3位家长,遇到的其实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育儿问题:“教孩子孝顺父母”、“让孩子学会细心”、“三思而后行”。
有些问题似乎难为情,不好意思教;有些问题讲些大道理吧,孩子又听不进去,或者没法明白。
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让那些家长不会讲、讲不好的道理,我们可以给孩子说清楚吗?
3种方法,总有一种适合你家孩子。
1给孩子看漫画故事,孩子自觉学道理漫画,不管多大的孩子都没法拒绝。家长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漫画,经过筛选的还是不错的,尤其我们现在的国产漫画。
讲“孝顺”张不开口,悄悄塞给孩子一本漫画书,孩子看到里面的孩子给生病的妈妈递水、给下班回家的爸爸捶背、主动给爷爷奶奶添置冷天戴的手套,孩子会不会也在想:我是不是也该向这个小朋友学习?
“孝顺”这个概念,就慢慢渗入到孩子心中了。
讲“细心”不会举例子,漫画故事里正是孩子在学校可能发生的事。因为男孩不在意桌子一个角断了,既不修补、也没有换另一张桌子,结果孩子们做手工时,桌子突然倒地,大家都吓坏了。
这个直观刺激,是不是能让孩子明白“以细心,致广大”!
“三思而后行”是孔子的教导,漫画故事里,老师告诉学生:遇到问题,要学会自己先思考,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学问。
我想这么教,孩子一定喜欢,毕竟孩子都是很愿意相信老师说的所有的话的。
有没有觉得,其实给孩子讲大道理不难了呢?
2给孩子讲历史故事,积淀写作素材很多家长,在小学阶段就很重视孩子的历史启蒙,毕竟这是极好的写作素材,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也有助于增强孩子的民族自信心。
孝顺、细心、三思而后行,这三个问题,要用历史故事来讲,孩子就好懂多了。
家长如果不会的,可以跟着《知行合一——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少年漫画版)》这套书学。
“孝顺”的“心学小故事”是讲一位老裁缝,弥留之际希望自己的三个儿子能够在身边照顾自己,就只做了一个有一箱珍宝的假象。老裁缝去世后,儿子们砸开箱子,只看到石头,还有一行字:孝敬父母要有诚心。三个儿子都懊恼不已,说道:“都是我们的忽视,才让父亲不得不撒下这样的谎言啊!”
“细心”的“心学小故事”是说的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执政卿赵简子从两个儿子中挑选接班人的事。赵简子最终选择小儿子,因为小儿子认真完成了父亲简单交代的事,而大儿子早把事情抛之脑后了。只有做事细心、听从教育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才适合作为接班人。
“三思而后行”的“心学小故事”说的是唐德宗的长子李诵,做太子时,幕僚劝诫他:“您的父皇是父亲也是皇帝,上书奏书不能太冲动。”
孩子听故事自然能听得津津有味,听懂了,历史学了、作文素材也积累了,道理自然不用父母再细说也明白了!
3博古通今,不时来点“心学”熏陶,孩子受用给孩子讲道理,《知行合一——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少年漫画版)》这套书除了前面的漫画和历史故事阐述,还有“引经据典”和“心学”小课堂来教学。
让孩子跟着王阳明学做人、学做事。
其实“唯物”还是“唯心”,不是我们要跟孩子探讨的话题,但孝顺父母、做事细心、明辨是非、换位思考、不要怨天尤人、学以致用、三思而后行、实践出真知、笨鸟先飞等等道理,通通是我们想教给孩子的,这些要怎么说怎么教?带孩子一起看看这本书就好了。
我周围喜欢王阳明的成人,都有个共性:品行端正,位在高位,但为人低调。
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王阳明?孩子要不要学点这位圣人的大智慧?书籍用孩子看得懂的方式讲了王阳明,也用孩子看得懂的方式,讲了各种家长平时不知道怎么讲、却急于希望孩子明白的大小道理。
低龄孩子可以先看漫画,我家双胞胎6岁多,认识一些字了,自己看漫画也看得津津有味,然后就会嚷着让我给他俩再讲讲“心学”小故事、“心学小课堂”,“引经据典”。
大点孩子可以按顺序看,从王阳明的经典语录开始,“古文今译”启蒙下文言文翻译,再是引申的“心学”小课堂、“心学”小故事、漫画解读。
这套书有两册,《心之所向》和《行之所往》,既是一套两本书的书名,也是王阳明所推崇的精神真理。
让孩子做一个通透的俗人,能入世也能出世,超越同龄人的认知。心智成长了,学习自律性自然能增强不少,言行举止也能更得体。
家长不会讲的大道理,跟着上面3种方法教,孩子可是踩着圣人的脚步走,错不了!
有人出走半生,归来时仍是少年;有人少年通透,你愿意孩子选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