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自闭症宝宝进入幼儿园融合,要不要告诉老师实情?

双儿玩转育儿 2024-11-25 21:38:42

轻度自闭症宝宝进入幼儿园融合,要不要告诉老师实情?相信很多宝妈都纠结过这个问题!

分享一位宝妈的心事:

男宝2岁半时被确诊为自闭症,经过一年半的干预训练,孩子已经接近正常孩子的水平。没有刻板行为,问答能力挺好,认知和精细动作都正常,只是表达能力稍弱,社交行为有些迟钝。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时,我没有告诉老师孩子的真实情况,只是简单地说:“我儿子说话晚,有些胆小内向。”

作为妈妈,我的担心是:如果不告诉老师,用普通孩子的标准来要求的话,我儿子问题可能会有点多,担心老师会区别对待,孩子的融合不会太好。

如果说了实情,老师可能也会区别对待,特殊照顾我儿子,但又怕别的家长和小朋友排挤,也会影响融合。

第一个建议:不说,一个字都不提

这个建议的出发点是,老师眼里每个孩子都有差异,而且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老师不会特别关注某个孩子的特殊情况,也不会因此区别对待。如果提前告诉老师孩子的情况,可能会带来以下两个影响:

1、标签效应:一旦老师知道了孩子的情况,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在心里给孩子贴上一个标签。这个标签很难去除,尤其是对新手老师来说,可能会让他们在孩子出现问题时首先想到“自闭症孩子就这样,不用管,也管不好”,这对融合相当不利。

2、特殊对待:老师可能会因为知道孩子的情况而特别关注和爱护他,鼓励其他小朋友和他互动,甚至在某些规则上对他更为宽容。这种特殊对待看似对自闭症孩子有好处,但实际上可能会让其他孩子感受到不一样,从而排斥他。这对于孩子的环境适应和兼容也不利。

第二个建议:孩子被发现后,和老师深度沟通

实际上,即使我们家长不告诉老师,孩子的一些自闭症特征也可能会被有经验的老师发现。这时,家长就需要考虑如何与老师沟通,让老师尽可能理解孩子的特点。

家长需要明确自己的期望:是希望老师特殊照顾孩子,还是希望老师平等对待?这一点必须甄别清楚,因为老师不可能像机构那样做到1对1的看护和干预。其次,融合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如果老师因为知道孩子的情况而过度保护他,那么孩子就失去了融合的意义。

闭娃融合的过程肯定会有坎坷,但正是这些坎坷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让孩子体验一下喜怒哀乐,他们的“环境兼容”和“自我调剂”能力才会实实在在地提高。因此,当老师发现孩子的情况时,家长应该积极与老师沟通,共同制定适合孩子的融合计划。

作为家长,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无论选择哪个建议,我们的出发点都应该是为了孩子更好地融合。因此,我们需要权衡利弊,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家长的承受能力来做出决定。

如果孩子的情况比较轻微,那么选择不说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相对正常的环境中成长,避免因为被贴标签而受到特殊对待。

然而,如果孩子的情况比较突出一点,比如有轻度的情绪失控,或者少量的刻板行为,那么提前与老师深度沟通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通过沟通,可以让老师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情况,为孩子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家长和小朋友了解自闭症,减少误解和排挤。

0 阅读:13

双儿玩转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