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家听村里的老人说:今年的冬至节气,是在“月头”。
我当时就很疑惑,这有什么说头呢?是预示着什么吗?我比较关心的问题,2024春节期间,是不是就不冷了呢?
带着这些心中的疑问,我和这些前辈们促膝长谈,足足两个小时的“望穿秋水”般聆听,终于彻底弄清楚了这里面的讲究。
当然,我是一个爱分享的小伙,脑子里有了新知识,自然要和大家分享一番。
今年的冬至节气,在日历上的时间我们是可以看到的。时间是阳历的11月22日,农历是在十一月初十。
很明显,老祖宗说的“冬至在月头”,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初十,正好是在一个月的前十天里,自然就算在“月头”了。
既然老祖宗有这样的说法,肯定就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冬至节气,在整个二十四节气中,都是很重要的存在。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节、亚岁,也是它的别称,从这些名称中,我们也可以判断出它的地位之高。
作为冬季的第四个节气,冬至的到来,也意味着真正的严寒即将到来。
之所以农谚俗语里面的时间,都是按照农历来计算,是因为有闰月的存在,会导致农历的节气时间会有所变动,而阳历的时间则是固定的。
冬至的具体时间,可能是在“月头”,也有可能是在“月中”和“月尾”,在不同的时间点到来,也就预示着接下来的冬季,会有不同的气候走势变化。
老话说:“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前半句就不用再做解释了,后半句的“无被”,就是指的没有被子。
没有被子的冬季,还不用发愁。那说明什么呢?证明了当年的冬季是很暖和的,不用为了抵御寒冷而发愁。
我们要知道,在以农耕为主的古代,别说有现在的暖气供应,电热毯之类的御寒利器了,就连最进本的棉被,那都是没有多余的。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穷人家庭,最害怕冬季的到来。只要冬季一来,也就意味着一年中最难熬的时间段来了,弄不好就要把自己的小命给交代了。
二十四节气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当然也是广大百姓用来预测天气的“古老天气预报”。
冬至节气到来的时间不同,也就能够提前知道接下来的冬季是否寒冷,并以此作为依据,决定接下来的家庭生活计划安排。
冬至节气到来之后,为什么后续的气候走势会很明显呢?关于这个问题,从科学的角度来进行解释,我也做了功课哦。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标志着北半球的冬季正式开始。科学上解释冬至后天气更冷的原因主要涉及两个因素:太阳高度角和地球表面温度。
首先,冬至时,北半球整体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由于地球轨道的倾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斜射的太阳光更为稀薄,导致日照时间减少,吸收的太阳能减少,地表温度逐渐下降。
其次,冬至后,地表向大气辐射的能量迅速流失,导致地表温度降低。长夜和少量的日照使得地表在夜间更容易散发热量,加速了空气的冷却过程,从而使气温下降。
综合考虑太阳辐射减少和地表辐射增加,冬至之后天气更冷是由于较少的太阳能输入和更有效的能量散失,是季节交替和地球自转自转、公转等天文现象的自然结果。
生活在千年前的老祖宗能够利用二十四节气来准确的进行冬季气候走势的预测,足见其对大自然气候变化规律的观察之入骨,更是大智慧的彰显。
所以,总结起来看,2024春节期间,气候走势是趋于暖和的,也就是大家说的“暖冬”。
老祖宗的预测和近段时间报道的“厄尔尼诺事件”不谋而合,都把气候变化指向了“今年将是最暖冬天”的说法。
这些预测到底准不准,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