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动物园中那威风凛凛的狮子、憨态可掬的大象或是灵动敏捷的猴子走到生命尽头,悄然闭上双眼,你是否曾停下脚步,思索过它们之后的旅程?这些动物作为动物园的“特殊居民”,其实它们的离世绝非无声无息,其后续的安排可藏着许多门道。
一旦动物死亡,整个动物园便会迅速进入一种特殊的“应急状态”。兽医团队第一时间奔赴现场,他们神色凝重,深知此刻所肩负的重任。每一只动物的离去都可能关乎着园内生态的平衡、游客的疑惑以及科研的线索,因而不容有丝毫懈怠。
兽医们小心翼翼地将动物尸体转移到专门的解剖室,这里灯光惨白,器械冰冷,一场探寻死因的“真相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他们细致地检查动物的每一寸皮毛,查看是否有外伤的痕迹,哪怕是最细微的划伤或咬伤都可能是解开死亡之谜的关键;接着深入探究口腔、肠胃,甄别是否误食了有毒有害食物,或是感染了什么难以察觉的病菌;还要综合考量动物的年龄、过往病史等因素,判断是否因衰老引发的器官衰竭或既有疾病的恶化。
每一个步骤都严谨细致,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必须经过完备且系统的检查流程,得出精准无误的结论,因为这不仅是给动物“一生”的交代,更是为动物园后续的管理、保护措施提供关键依据。
结论生成后,动物的档案随即被注销并封存,而这查明死因的环节,仅仅是后续一系列安排的开端。
紧接着,面对动物的遗体,动物园通常有两大处理路径。其一,是将它们精心制作成标本,让这些逝去的生命在另一种意义上“延续”,继续担当科普大使,发挥余热。说起标本制作,门道可不少,尤其是源自动物园动物的标本,细分之下有多种类型。
在这之中,剥制标本较为常见,它以动物的皮张为主要素材,又可进一步分为形态剥制标本与假剥制标本。
剥制标本
形态剥制标本,意如其名,这种标本可以呈现出动物栩栩如生的姿态动作,制作工艺相当考究。工匠们需凭借精湛的手艺,依据动物生前的习性、姿态特点,精心填充、塑形,将其肌肉、骨骼结构模拟还原,我们平日里在展馆中所见的那些姿态各异的标本大多都是属于此类,看着好像这些动物只是暂时沉睡,随时都可能苏醒。
而假剥制标本则主要服务于科学研究,仅保留皮张,无需刻意塑造姿态,却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最原始、纯粹的研究素材,便于他们深入探究动物的皮毛纹理、基因特征等。
其次,骨骼标本同样独具特色,制作时需剔除皮张、肌肉与内脏,单单留下骨骼,再依据动物生前的模样,将骨骼巧妙串联,还原其原本的姿态。这一过程就像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透过洁白的骨骼,能回溯动物往昔的矫健与活力。
成都拾野自然博物馆里的剥制标本
那对于一些软体动物,或是鱼类,当它们在动物园里不幸离世,又该如何留存呢?
这时候,浸制标本就派上了用场,利用酒精或福尔马林等防腐液浸泡,使其免受腐烂侵蚀,长久保持原本形态。在透明的玻璃瓶中,水母依旧舒展着梦幻的触须;小鱼仿若还在水中嬉戏,它们虽已离去,却以这种独特方式定格了生命的瞬间。
此外,在昆虫馆内,昆虫们谢幕之后,工作人员会制作扎制标本,就是我们熟悉的、用大头针扎着的昆虫样本。这些小小的标本,承载着昆虫世界的奥秘,为昆虫研究提供了直观的资料。
而当下,还有一种备受青睐的高科技标本制作法——塑化标本,通过塑化工艺,动物的原貌乃至解剖结构都能完美保留,为动物尸体保存开辟了新路径,仿佛让动物跨越了生死界限,永恒地展示着生命的奇迹。
然而,并非所有动物遗体都能转化为标本,那些无法制成标本的器官部位,以及压根不适合制作标本的动物尸体,又该何去何从呢?
早期的火化是常用手段,但随着时代发展、环保理念深入人心,火化因不够环保逐渐被弃用。如今,取而代之的是集中的无害化处理方式,专业的处理团队会采用特殊的技术和设备,确保在处理动物遗体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丝毫负面影响,维护环境的优美与安全。
那么,这些制作完成的动物标本最终去往何处呢?它们中的其中一部分被送往博物馆以及动物园的科普馆,在展柜中继续向公众讲述动物的故事,传递知识。当孩子们满怀好奇地站在这些标本前,标本便成了连接他们与动物世界的桥梁,让他们知晓动物的模样、习性,懂得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动物标本
还有一部分则会走进中小学,为自然课、生物课增添直观教具,让孩子们得以近距离观察、学习,课堂上,老师拿着标本讲解动物的结构、特征,学生们围拢过来,亲手触摸、感受,那些原本抽象的知识瞬间变得鲜活起来。
剩下还有一些标本会入驻大学,尤其是农业大学、科技大学等设有动物医疗、动物科学相关专业的院校,为师生们的科研、学术探索提供实物依据。在实验室里,研究人员对着标本反复研究、分析,挖掘动物的生理奥秘,推动学科发展。
另外,也有不少标本流入科研机构,其中一部分精准送达动物分类学的科研阵地,助力科研人员深入探究动物分类奥秘。
由此可见,动物园里的动物即便生命终结,却依然以标本的形式发光发热,持续为教育事业、科普工作添砖加瓦,留下属于它们独特的足迹。在生命的起点,它们为动物园带来生机与活力;在生命的终点,它们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价值,让动物世界的魅力永不停息地传播开来。
文本来源:@科普中国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