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到底有多强?背后的原因令人唏嘘不已?

凡尔赛百态 2025-03-28 01:31:22

国防科大计算机可以打爆中国所有高校的计算机。

包括但不限于清华、北大、中科大、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985院校。

因为有天河,因为国防科大真的在研究计算机体系架构,在造芯片,研究操作系统,研究应用软件,而且能跟Intel,Microsoft,华为,NVIDIA扳一下手腕。

国防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学科评估中,首次荣获第一名,而后三次均位居第二。

软件工程专业则连续四次保持领先地位。

该校是国内少数能够独立研发巨型机、芯片、操作系统及高端路由器的高校之一,其他学校往往仅限于理论研究。

国防科技大不仅追求科研成果的商业应用,其难度与对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极高,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本科教育方面,虽然国防科大的课程内容与深度可媲美国内顶尖学府如清华大学,但真正决定教学质量的是学生的接受能力。

而一些科研任务较重的二本院校教师,可能在授课技巧上更胜一筹,只是难以深入讲解复杂内容。

进入研究生阶段,学生能参与前沿的大型项目,由具备深厚工程经验的教授指导,这是其他许多学校难以提供的优势。

然而,过多的政治课、军事课和非专业课程设置是其不足之处。

在体系架构方面,国防科大无疑走在前列,超级计算机的研发成就尤为突出。

尽管麒麟操作系统面临外界诸多批评,但在国内操作系统软件开发领域,又有谁能与之匹敌?

总体而言,国防科大专注于大型工程项目,具有浓厚的军队背景和计划经济色彩,能够集中资源完成重大项目。

在历经数十年的巨型机研发历程中,学院逐步构建起以高性能计算为核心引领,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网络与通信技术、自主安全基础软件研发以及信息安全与网络攻防等多个关键科研领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此过程中,学院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科研成果,包括银河系列巨型机、银河飞腾系列微处理器和 DSP 芯片、银河玉衡核心路由器以及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等标志性成果。

这些成果共计获得部委级三等奖以上的科技进步奖项多达 500 余项,其中有国防科技成果特等奖 1 项、国家发明二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6 项、二等奖 13 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82 项以及二等奖 151 项。

国科大本科生“一生一芯”计划已初见成效,5位本科生成功主导设计并实现了一款64位RISC-V处理器SoC芯片的流片,该芯片不仅能运行Linux操作系统,还支持学生自主研发的国科大教学操作系统UCAS-Core。

这门课程每位选课学生所承担的费用,足以培养一名研究生。

这样的资源投入,在国内恐怕难以找到第二家。

国科大的招生策略更看重学生的内在素质和综合能力,而非其背景。

为何如此重视?查阅中科院研究员的履历便能明了。

许多学术巨擘起初并不起眼,却凭借后天的努力在学术界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正体现了科研的本质:天赋重要,勤奋同样不可或缺。

这一点从中科院多个专业的考研推荐书目中也可窥见一斑。

尽管这些推荐书目多为基础且经典的上个世纪教材,但这并不代表国科大的生源质量有所不足。

在这个年代,互联网行业已然风光不再,计算机专业就业的优质出路仅剩两条,一是远赴海外,二是跻身体制之内。

若选择出国发展,像国防科大这类院校的毕业生获取绿卡移民的机会极为渺茫。

而想进入体制内,与同分数段的地方 985 高校相比并无优势,且无法参与中央选调。

倘若选择入军籍,若家里没有过硬的背景关系,大概率会被分配到偏远的地区。

国防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军事院校,其学员在就业方面有着明确且多样的路径。

对于那些选择攻读硕士学位的学子而言,毕业后主要有以下几条发展道路。

鉴于当前的整体环境,想要进入军队研究所或院校工作已变得极为困难,因为这些机构目前更倾向于接收博士学位持有者。

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机会,若个人拥有适当的资源和背景,或许仍有机会达成愿望。

近年来,毕业生被分配至作战部队或艰苦地区的比例有所增加,这无疑为有志之士提供了建功立业的良好契机。

更多时候,这意味着需要默默地为国家贡献出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岁月。

近年来博士招生名额呈现出逐年缩减的趋势,因此硕士研究生阶段必须加倍努力。

国防科技大学对于博士生的要求也相当严格,毕业并非易事。

获得博士学位将大大增加被分配到研究机构或高等院校的机会,并且在未来同样是为了国家服务,只不过服务期可能更长一些罢了。

选择合适的指导教师至关重要,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的意见。

完成海外学业后,仍然需要回到国内参与工作岗位分配。

拥有海外学位背景能够显著提升留校任教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最终是否能够留校还取决于攻读期间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及质量等因素。

不可否认,国科大中确实有一部分学生来源于二本院校。

然而,这些学生所学的专业大多较为冷门,研究的内容也多为基础性工作,难以带来高额的经济收益。

在研二和研三阶段,他们前往的研究所所在城市往往是偏远地区。

观察985高校的招生情况,会发现一些冷门且就业前景不佳的专业同样会招收二本院校的学生。

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像兰州大学这样的985高校每年的生源质量也在逐渐下降,这都是很常见的现象。

毕竟,如果毕业后打算找工作,除了从事科研工作外,社会上的其他职位都不容易找到。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计算机科学和金融专业的推崇已经持续了很久,以至于有些专业即使是985或211高校的学生也不愿意涉足。

为什么在讨论985高校时,人们往往忽视了生源问题?

是因为国科大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量庞大,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了吗?

对于某些基础学科来说,一方面没有人愿意去学习它们,另一方面当有人选择学习时又会遭到嘲笑。

回想起中兴等公司因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时候,当基础学科不能带来直接经济利益而无人问津时,是那些来自二本院校的学生们挺身而出。

那么这个时候你又在哪里呢?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0 阅读:1
凡尔赛百态

凡尔赛百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