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教育部门陆续公布2025年度经费预算情况,所有省属高校开始安排今年的经费方案,为将来冲击双一流评选,奠定物质基础。
目前主要是各省省属高校公布2025年度经费预算情况,这一点就非常考验各省的财政实力。毕竟省属高校都主要是以省教育厅和地方政府拨款为主,国家层面给予的支持有限。
按道理来说,985高校以及211工程高校都有国家层面进行补贴,整体经费会很可观,还有双一流建设高校都有国家专项拨款,在经费方面也会领先于普通“双非”高校。
但根据最近高校公布的预算情况来看,我国有很多双非高校的经费预算都已经超过211高校,甚至已经能达到末流985高校水平。这些普通一本大学都非常富有,可以说是冲击双一流的种子号选手。
根据各省教育厅以及高校方面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来盘点一下2025年中国最富的10所普通一本大学。这些高校都是有望在第三轮双一流评选中脱颖而出。
第一所深圳大学,2025年经费预算达到75.07亿元,在普通高校里面位居第一。深圳大学是著名的土豪大学,依托深圳市政府财政支持,学校的经费已经超过大批的211高校。
因此,深圳大学能引进大量的优质人才,科研实力得到稳步提升,学校的数学、电子信息以及计算机等学科已经跻身全国前列,学校各方面都已经没有短板,也成为中期双一流的热门选手。
第二所浙江工业大学,2025年经费预算达到48.88亿元。浙江民营经济高度发达,自身财政实力雄厚,浙江工业大学又是冲击双一流的优质选手,每年经费增长率都在10%以上。
学校的优势都主要集中在化工、机械、仪器等工科领域,确实要花费大量的科研经费,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科研成果,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才能入选双一流。
第三所山东第一医科大学,2025年经费预算达到48.66亿元。相比于前面两所知名高校,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存在感非常低,经费增长主要是得益于当年的合并。
学校有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和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所以附属医院以及研究机构能提供大量经费,学校的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等学科都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第四所齐鲁工业大学2025年经费预算为43.34亿元。齐鲁工业大学当年合并山东省科学院,所以两者的经费结合才会有那么高。毕竟省级科学院都有大量的科研项目和国家补贴。
齐鲁工业大学的综合实力在许多榜单里面已经位列全国100强,学校的轻工、酿酒、化工等学科很强,这些年在各省的分数线都有所上涨。说明学校当年的合并以及经费投入都已经陆续取得效果。
第五所广东工业大学,2025年经费预算为37.38亿元。广东工业大学拥有诸多国家级科研平台,有大量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加上广东省教育厅和广州市政府的支持,经费增长得也比较快。
广东工业大学曾经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学校有诸多专业都已经达到985高校水平,比如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都是学校的王牌。
相比于前面四所高校,广东工业大学的学科精度更高,科研方向更符合当前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所以在冲击双一流方面,自身的胜算也会更大。
第六所扬州大学,2025年经费预算达到33.72亿元。扬州大学当年由多校合并而来,学校曾经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兽医学、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都是学校的强势学科。
第七所深圳职业技术大学,2025年经费预算达到33.43亿元。这是我国应用型职业技术大学的代表,学校的诸多应用型本科录取分数线都极高,甚至都能超过一本线,所以被称为最强的职业型大学。
第八所浙江师范大学,2025年经费预算达到33.37亿元。双非师范高校的经费预算能超过30亿实属罕见,浙师大的教学质量很高,而且也有较强大的科研团队,将来也有望冲击双一流。
第九所山东农业大学,2025年经费预算达到30.61亿元。学校在第五轮学科评估里面取得突破,作物学学科被评为A级,学校又多次获得国家三大奖,所以成为山东省冲击双一流的热门选手。
第十所青岛大学,2025年经费预算达到29.8亿元。青岛大学是综合性高校,当年由多所高校合并而来,最厉害的是学校的医学类专业,其次则是轻工类专业,这些年发展的速度都非常快。
通过以上分析来看,大家应该都清楚中国最富的大学基本都是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以上是十所高校都集中在广东、山东、浙江以及江苏等四个省份,说明高校的经费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以上十所高校里面,除了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其余9所高校目前都在紧密布局第三轮双一流评选。依靠雄厚的经费支持,这些高校在建设方面,明显会更快也更有希望脱颖而出。
当然,以上只是反映省属高校的经费情况。幸亏国家层面有经费再均衡,部属高校的经费都由国家拨款,中西部地区高校的经费和东部沿海地区高校并没有太大差别。
万事如意
看看南京工业大学在发表
茅山橡树骑士
对照山东省对文中二所省属大学的投入,浙江省还应该加大对温州医科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的投入,每所应该在45亿~35亿,尽快把这几所大学也建成中等211水平的大学。(双一流中的一流学科建设大学)。也可以考虑,将浙工商+浙理工合拼入浙江工业大学组成一所新的综合性大学。(建设目标对标武汉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