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主旋律影片不仅好看,还要能打动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
记者 / 拾月
本文刊登于《神州》总第508期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自然条件恶劣,志愿军装备落后,为什么总能打败条件装备更好的美军?在此前上映的电影《浴血无名川》中,导演翌翔给出了一个令无数观众泪目的答案——“只剩下两颗子弹,但我可以做你们的第三枪!”在与敌人的生死对决中,每一位志愿军战士都会为了战友、为了胜利,毫不迟疑地挺身而出。“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能丢。” 抗美援朝精神,历久弥新,伟大的英雄事迹永不过时,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去弘扬。
军旅题材是刻在基因里的情怀“我希望主旋律影片不仅好看,还要能打动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这是翌翔一贯的坚持。他着迷于拍摄军旅战争题材的作品,因为他从小就对部队怀有很深的情愫。
翌翔出身于军人世家,父母、爷爷都是军人,他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又在解放军艺术学院读书。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他对军队和战争历史有着很深的了解。
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翌翔以演员的身份参演了多部战争片,慢慢从演员转变成导演。身份在变化,不变的是对于主旋律影片的热爱,他先后执导了电影《瑶岗1949》、电视剧《维和步兵营》等多部聚焦历史、战争题材的作品。
“我从小对部队有很深的情结,从小耳濡目染。”翌翔说,“我有责任和义务拍出这样的作品。希望越来越多的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能够喜欢主旋律影片,从中能感受到军人报效国家的大无畏精神,并能将这种精神生生不息地传递下去。”
2021年在网络平台上线的电影《浴血无名川》首映仅14小时,有效观影人次就达到了152.4万,成为一匹刷新网络电影记录的主旋律黑马。
在2021年第四届初心榜颁奖典礼上,《浴血无名川》囊括了“年度影响力电影”“年度优秀网络导演”“年度网络电影贡献奖”三项大奖。这部影片也成为了2022年全民国防教育万映计划“进学校、进社区、进基层部队”活动重点推介影片,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基层部队官兵和社会各界干部群众推荐观看。
一个崭新视角的献礼作品山川无名,战士有名。
坚守飞虎山、血战松骨峰、鏖战上甘岭、风雪长津湖,这些历史上的著名战役,都是影视化改编的首选题材,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是大部分人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而在《浴血无名川》中,翌翔却把视角转向了无名英雄。
“比如说金刚川战役、长津湖战役,都是历史中比较有名的战役,但是我们更想表现的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还有更多无名的战场,有无数没有留下姓名的志愿军战士。在我们的教科书上,我们只记住了英雄的名字,但是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战士同样为我们付出了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他们的功绩永世长存’,这是我们最想表达的。”翌翔说。
为了拍出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战争迷观众仔细推敲的战争电影,剧本经过了漫长的时间进行构思、打磨和筹备。翌翔和主创团队走访了多位专家,考证了无数史料。在故事的细节上,翌翔还仔细研究参考了《志愿军一日》一书中的真实志愿军故事。
不仅战争场面恢弘震撼,创作团队一直以超高的工艺标准和技术水准来要求自己,影片中展现的武器装备如莫辛纳甘步枪、M1C狙击步枪、美军的203mm榴弹炮等设计都很考究,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力求真实。
因为疫情的影响,电影由最初规划的院线发行改为网络发行。针对网络电影的特殊性,翌翔和制作团队只能重新构架故事,对道具场景各方面进行针对性调整,力求战争场面的节奏和情感烘托的处理上做到最大平衡。
青年导演的坚持和信念为了贴近角色,拍摄之前,演员们都参加了一段时间的培训,采访抗美援朝老兵,了解感悟那段历史,跟着专业老师学习枪械的使用、急救包扎的手法等,对拿枪的姿势、跑动的方式、战术的配合也都有严格的要求。“让演员活成那段历史里的人,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战争戏比较特殊,爆炸点需要埋几个小时,实拍的时候,几秒钟就炸完了,我们没有时间再来第二回,所以所有的镜头都要一次过。”翌翔略有不甘,“当然会有很多遗憾,觉得还能做得更好,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条件下,我们的作品达到的效果令人满意。”
拍摄战争片,条件比较艰苦,在选择演员时翌翔也提出首要要求。“先别管戏好不好,第一点肯定要能吃苦耐劳,这是最基础的。”有一段战士们趁雨夜去美军坦克上搬物资的戏,是在河北的山里拍摄的。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夜里,雨落在坦克上瞬间成冰。演员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咬着牙把这场戏拍完。“拍完后非常有成就感!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只要大家一条心,能吃得了这个苦,就一定是可以完成的。”翌翔说。
翌翔认为,作为一名青年导演,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年轻观众想要些什么,也更能去运用一些多元化的拍摄手段。同时,他也对青年导演所面临的困难直言不讳:“新时代的青年导演普遍受过专业的艺术训练,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广泛的知识基础,但是,在一些重大题材面前,青年导演的知识储备还不够。生活阅历是很重要的。你要先做足功课,才能在作品中自然地表现出来,展现更深层次的思考。”
作品在网络平台播出,可以即时得到观众的反应。翌翔在弹幕中看到了有些观众对“围点打援” 战术的质疑,他们对志愿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战友的情节提 出质疑。“我深刻地感受到很多观众对历史是不了解的,因为我们的时代离那段历史越来越远。‘不抛弃、不放弃’是那一代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不能丢的。我们的作品就是要告诉观众,为什么战士会这样去付出,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品质。”对于主旋律影片如何实现应有的价值,翌翔觉得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