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开庭审理了余华英拐卖儿童案。这起案件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因为它不仅关乎法律的公正与威严,更触及了社会道德的底线和受害者的心灵创伤。经过长达7个多小时的激烈庭审,虽然案件未当庭宣判,但余华英在庭审中的表现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

庭审过程中,余华英的冷漠态度令人震惊。面对公诉机关指控的拐卖儿童事实,她不仅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悔意和愧疚,反而一味地推卸责任罪责归咎于已故的情人龚显良和同案犯王加文。对于新增的6名被拐儿童指控,她更是以“不知道、不记得”为由,企图逃避法律的制裁。这种态度不仅是对法律的无视,更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极大伤害。
被拐者杨妞花作为受害者代表之一,在庭审结束后愤怒地表示:“她一滴眼泪没有流,一句道歉没有说。全程耷拉着眼,仿佛要睡着的样子。”更令人心寒的是,杨妞花透露,在与余华英的两次对视中,她感受到了对方的不友善和威胁,仿佛在说“当时怎么没有弄死我”。这种赤裸裸的恶意和挑衅,无疑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精神的再次摧残。
公诉机关在此次庭审中再次提出了对余华英的量刑建议——死刑。这一建议不仅体现了法律对拐卖儿童犯罪的零容忍态度,也是对受害者及其家庭的一种慰藉和正义的回应。然而,余华英却以“愿意给赔偿但没钱”为由,试图减轻自己的罪责。这种态度无疑是对法律尊严的极大挑衅和蔑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审中,余华英被指控拐卖的儿童人数由原审的11人升至17人。这一数字的增加不仅反映了案件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也再次提醒我们拐卖儿童犯罪的猖獗和危害性。因此,对于余华英这样的犯罪分子,必须依法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庭审结束后,杨妞花等受害者家庭纷纷表示了对余华英的不满和愤怒。他们表示,余华英的冷漠和推诿让他们无法接受和原谅。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对法律的信任和对正义的渴望。他们希望法律能够严惩犯罪分子,为受害者讨回公道。
此外,庭审现场外还聚集了大量的寻亲家长。他们手持寻人启事,满怀希望地期待着能够找到自己的亲人。其中一位母亲李艳在得知自己可能找到失散21年的女儿周君后,更是激动得泪流满面。她表示将等待进一步核实后决定下一步行动。这些寻亲家长的故事让我们深感震撼和心痛,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决心和信心。

华英拐卖儿童案的重审不仅是对法律公正的一次检验,更是对社会道德底线的一次拷问。我们期待法律能够严惩犯罪分子,为受害者讨回公道;我们也期待社会能够更加关注拐卖儿童问题,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反拐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孩子和家庭的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