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宰相刘墉:书法绵里藏针

丹青书道 2024-07-19 12:36:30

在清朝乾嘉时期,有一位政治家、书法家和诗人,他不仅在政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在书法艺术领域留下了不朽的传奇。他就是刘墉,字崇如,号石庵、青原、日观峰道人等,山东诸城人,出身于书香门第,成长于显宦之家。

刘墉的家族背景显赫,祖父刘棨是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是雍正二年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刘墉本人在乾隆十六年(32岁)中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上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因此也被人称为刘文清。

清人张位屏在《松轩随笔》中对刘文清的书法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初从赵松雪入,中年后乃自成一家,貌丰骨劲,味厚深藏,不受古人宠拢,超然独出。”这段话不仅概括了刘墉书法的风格,也揭示了他艺术成就的非凡之处。

刘墉,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才子,不仅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在书法艺术领域留下了不朽的传奇。刘墉学问之广博,令人钦佩;他擅长水墨芦花,工诗善对,尤其在书法上造诣深厚,成就非凡。他的书法作品初看圆软滑润,给人以柔和之感;然而,细审之下,其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展现了书法的力度与美感。

刘墉书法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静逸、淡雅、清香。这种超越常人的艺术境界,使得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名满天下,而且在后世也备受人们的喜爱和珍视。由于写字善用浓墨,所以被后人尊称为“浓墨宰相”。

乾隆皇帝对书法极为热爱,特别偏爱“馆阁体”,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书法艺术的个性发展,导致书法艺术趋于退步。然而,刘墉的书法不随俗流,他初学赵孟頫,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中年后不拘泥于古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名满天下。他的书法与同时期的翁方纲、成亲王、铁保等并称“翁”、“刘”、“成”、“铁”四家,对后来的书法家如金农、郑燮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刘墉的传世书法作品中,也存在着一些代笔和赝品的问题,尤其是由他的三位姬妾所作的代笔作品,其技艺之高超,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在鉴别刘墉书法真伪的过程中,除了要细致观察整体风格和笔法之外,图章的辨识也是一项重要的参考。例如,署名“石庵”二字并钤有长方“石庵”压脚印或盖有“飞腾绮丽”印的作品,往往可能是由刘墉的姬妾代笔所作。这些微妙差异,是鉴别真伪手段之一。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