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4月,美国印太司令部司令塞缪尔?帕帕罗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公然污蔑中国,信誓旦旦的说:
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70%的机床和90%的“遗留芯片”,以换取俄罗斯的核潜艇关键技术。
甚至直指中国威胁了太平洋地区的风险,正在重塑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平衡。
此言一出,舆论哗然,中俄正常的商业往来,为何被渲染成“威胁全球霸权”的技术交易?美国又在打什么小算盘?
信息来源:华南早报-2025-4-11文章翻译截图
美军指控的核心
帕帕罗声称,2023年以来俄罗斯进口的机床中,60%-70%来自中国,芯片更是高达90%,且多为“可用于军事生产的成熟制程产品”。
基于“等价交换”逻辑,美国认为俄罗斯会以核潜艇静音技术、推进系统等“战略级技术”作为回报,帮助中国提升潜艇隐蔽性,直接威胁美国在亚太的军事优势。
信息来源:华南早报-2025-4-11文章翻译截图
可这番言论真的站得住脚吗?
在发言中,帕帕罗刻意模糊了民用与军用产品的界限。
中国出口的机床多为商用数控机床,主要用于汽车、船舶等民用领域。
芯片则以28纳米以上成熟制程为主,主要用于民用家电、汽车电子等领域,属全球供应链自由流通商品,而非高精度军事装备。
但在美国军方的表述中,这些正常贸易被等同于“战争物资输送”,为后续的技术威胁论铺路。
帕帕罗将正常商业交易的矛头直指潜艇技术。他强调,若中国获得俄罗斯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静音技术,其潜艇噪音水平可能从当前的110分贝降至95分贝以下,足以突破美军反潜网络。
这种将技术合作与军事威胁直接挂钩的做法,是对中国赤裸裸的诬陷!
俄罗斯潜艇技术,尤其是战略核潜艇技术,可是具有极高的机密性,怎么可能说交换就交换。
就以俄罗斯造价超20亿美元的885M型核潜艇为例,该潜艇的技术体系包含数千项专利和长期试验数据,是俄罗斯的核心战略资产。
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将潜艇关键技术轻易交给中国,真的有可能吗?
而且,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技术进步,更多依赖自主研发,93B型潜艇已搭载国产新型降噪装置,静音性能较前代提升30%,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逐步缩小。
言论背后,深层目的揭秘
帕帕罗此次公然渲染“中俄威胁”,背后可能有着更深层次阴谋。
2026年,印太司令部申请了150亿美元专项预算,用于强化反潜网络、升级关岛军事基地。
在美国国会对“高额军费是否必要”提出质疑时,渲染“中俄技术联盟威胁”无疑是最直接的游说工具。
正如美国《防务新闻》披露,帕帕罗团队提前数月准备了“中俄技术交易路线图”,将机床、芯片与潜艇技术“强行关联”,目的是证明“美军在亚太的存在刻不容缓”。
而更深层的动因,或许是美国对“霸权松动”的焦虑。随着中国海军054B型护卫舰、055型驱逐舰的批量服役,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兵力优势逐渐缩小。
此时抛出“潜艇技术交易”话题,既能转移对美军自身装备延误(如星座级护卫舰进度仅10%)的批评,也能拉拢盟友,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加强与美国的技术封锁协作,共同限制对华机床出口。
但中国在中俄合作中的立场,向来是是明确且一贯的,中俄之间的技术往来,本质是全球化产业链下的正常商业互动,而非美国臆想中的“军事交易”。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中俄合作基于平等互利原则,不针对第三方,也不涉及所谓‘军事技术交易’。”
中国军队的装备发展,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道路,靠的是科研人员的奋斗,而非‘外部援助’。
写在最后
回顾美军印太司令言论引发的争议,其所谓“中国芯片交换俄罗斯潜艇技术”的说法毫无根据,背后是美国的深层目的。
在国际事件中,我们应基于客观事实和理性分析看待各国关系与合作,避免被无端舆论误导。
帕帕罗的指控,暴露出美国在处理国际技术合作时的深层矛盾:
既想垄断高端技术,又害怕别国通过正常贸易实现技术进步;既要求盟友“选边站”,又无法自圆其说地解释自身双标行为。
或许,比“潜艇技术交易”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何时能学会收起霸权,尊重各国。这,才是真正决定全球安全格局的关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胎不梭舅子爷
互利互惠,正常商业交往。什么都是猜测,什么都是臆断,就算真的如此,也是拜托老美所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