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著名大诗人的近八百多首咏洛诗中,寻找今日花开秘境,河南洛阳知名旅行摄影家王天乐老师的镜头下不仅有诗情画意,而且文笔中深藏摄影与古诗交融的深远意境。
在旅行中学习感悟,在认知中体会中领略什么是诗情画意和古今辉映;继承先人的智慧,润泽今日洛阳的春风。旅行摄影家王天乐老师做到了旅行、古诗韵与摄影技术三者的完美结合。
亦道春风为我来
天天乐(洛阳)
唐代大诗人白乐天曾在洛阳寓居多年,写了八百多首咏洛诗,其中描写洛阳春天的著名诗篇为《春风》。
一千三百年前的洛阳天气应该比现在湿润,在洛阳履道里的家中,白居易经过观察洛阳植物绽放的秩序,平铺直叙的诗句描绘了中晚唐洛阳盆地春天的花序,诗云: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宋代诗人胡宏说:可怜白暮天低处,但有梨花弄晚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的是一个物候节气,妙在乐天和胡宏对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中国人善于观察自然物候,但弱于归纳总结,胡宏的梨花弄晚风道尽春天将尽,夏天要来的自然景观。白乐天的那首《春风》诗写尽了春天花卉绽放的秩序,包含了春天的秩序:梅樱杏桃李(次第开),胡宏带有总结性的归纳:但有梨花弄晚(春)风。
胡宏只写了梨花弄晚风,而白乐天观察得更细致入微,梨花晚风之后是洛阳附近村庄里盛开的荠菜花和榆串儿花,晚风之后的星星点点的荠荠菜花和绿榆钱儿。这个春风的吹拂的时间依次是:梅樱杏桃梨荠榆,七种花蕊绽放的过程,春风,从先发至为我来,道尽时间的秩序在空间中穿梭跃然纸上,美学意境出来了。
今年我按乐天先生的描述观察了洛阳春花绽放的顺序,一梅,二杏,三樱,四桃,五梨,晚风之后是荠榆收尾。杏花和樱花秩序倒了一下,基本上差一二天。
且向先贤学制题,这是我首次以制题方式进行拍摄,拍摄多年,都是无主题拍摄,犹如虾头蚂蚱,乱撞。此次系春节间看到乐天先生《春风》诗,决定以此诗为文案,拍摄此题,一个多月时间,总是为梅,樱,杏,桃,梨以及不识的荠花而思索,这个里面是洛阳的物候,这段时间里又包括了立春,春分,惊蛰,雨水和清明等好多节气。乐天先生这首诗涵盖了从腊寒春到清明这段时间,诗中有时间还有空间,时空交替,因为是首次以制题形式拍摄,且因以前过于强调所谓抓拍,构图及成像有待于提高,边拍边制题,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准。
《说文解字》中说:“题,额也。”中国古代文论常以人体来喻文章,依照这种思维方式,诗题犹如人的额头,文本内容则如人的躯干。文学作品完璧,端的有赖文本内容与题目相结合,故而题目不可或缺。魏晋以前诗歌无题,今人无须奉为圭臬;魏晋以后诗歌有题,可谓文学进步的表现。题目是作品有机组成部分,既参与了作品意义建构,又对作品价值有重大影响,如何立题,应该是作者关注的重点,也应该是作者着力打造的亮点。
以上图文均由摄影家王天乐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你对欣赏咏洛诗与洛阳春风有什么要说的,可以在下方评论区里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