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享誉全国的著名音乐家,却在退休后只能缩在养老院。
与之相反的是,她的子女竟然都生活得相当滋润。
正因如此,他们的孩子遭受了网友无边的骂名。
而这件事也引起了网友关于养儿是否能防老的讨论。
既当姐又当妈于淑珍成名前原本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之辈。
最多算一个普通的歌者,每天都在默默的唱歌。
直到她凭借《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这首歌,获得了巨大关注。
这首歌以及于淑珍火遍大江南北之后,被翻唱了无数遍。
但是大众最喜欢的,永远是最经典的于淑珍版本。
那时候的于淑珍可谓是终于走上了“人生巅峰”。
从她充满热情和欢乐的歌声中,我们能听到充满希望的感觉。
歌声能传递出歌者的感情,于淑珍自己也是相当乐观的人。
但其实回顾于淑珍的一生,其实异常坎坷。
于淑珍并不是和平年代出生的孩子。
在那个她降生的年代里,中国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举国上下不论什么身份的人,都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而于淑珍所在的贫穷小家庭,就更显得风雨飘摇。
家里虽然贫穷,但好歹父母双全。
在那个艰难的世道,这几乎已经是他们家最大的优点了。
父母平时需要赚钱养家,作为大姐的于淑珍成了弟弟妹妹们的家长。
照顾弟妹,料理家务,还要兼顾自己的学习。
明明还是一个小孩子,却必须像大人一样履行家庭义务。
即使每天都很劳累,她也懂事的没有逃避那些劳动。
同时自己也创造了一个排解压力的途径,唱歌。
于淑珍发现唱歌能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于是经常用这一招。
本来以为她就会这样一直都过自己的小日子,家庭却突然出现了变故。
用阳光的心态迎接生活每天为了家庭辛苦操劳的母亲,因为生病躺在了病床上。
因为经济和医疗条件的缘故,母亲最终还是去世。
加上战乱的缘故,父亲带着一群孩子来到了天津讨生活。
父亲为了照顾母亲,还给他们找了一个继母。
不像其他故事中的那些恶毒继母,于淑珍的后妈是个相当和蔼的人。
她会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平时也把家料理的井井有条。
于淑珍也在她的呵护下平安长大,有了一个快乐的童年。
但是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她没能继续读书。
为了养活年纪尚小的弟弟妹妹,她成为了一名学徒工。
虽然因为生活所迫她没能继续学习,却也没有放弃未来的自己。
她为自己报名了一个业余唱歌团。
平时下班没事做的时候,她一般都在团里唱歌。
那时候虽然条件很差,但于淑珍非常开心。
尽管工作非常辛苦,她还是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勤能补拙这句话果然没错,没过多久她的唱歌水平就进步神速。
之后厂里有什么活动的时候,她总要到上面去一展歌喉。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被当时天津歌舞团的领导选中了。
专业人士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小姑娘的潜力。
为了不让人才从自己手上溜走,他们点名要于淑珍来歌舞团工作。
能得到大领导的赏识,可想而知于淑珍的未来有多么光明。
那一年好像是于淑珍改变命运的一年。
她得到了领导的钦点去到了天津歌舞团。
还和当时来接待自己的小伙喜结连理了。
刚刚进入歌舞团的时候,她学习进度并不快。
虽然她唱歌确实厉害,但是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
好在她又天赋加持,很快就赶上了其他成员的进度。
从一开始的合唱到升为独唱,她只用了几个月时间。
歌舞团的大姐们都非常喜欢这个充满活力的小姑娘。
天天张罗着给还没有结婚的她找对象。
于是于淑珍在大姐们的催促下,见到了曾经来厂里接自己的小伙。
那小伙长得异常英俊,还很懂礼貌,于淑珍也很喜欢他。
在同事们的助攻下,他们两人的感情突飞猛进有了不错的进展。
感情方面有了更好的发展,她简直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甚至在丈夫的帮助下,她的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爱就是互相奉献婚后两人生下了一个孩子,成为了恩爱的一家人。
但是因为工作的缘故,他们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
得知妻子的困境之后,他直接辞掉了自己的工作。
中国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
女人们总是会更大程度的牺牲自己的事业和人生。
但于淑珍的丈夫希望她能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上发光发亮。
辞职以后丈夫就一直在家里带孩子,每天都将家里照顾的很好。
有了他的帮助,于淑珍也终于能放心的去外面工作了。
也正因为这样的让步,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刻。
每次于淑珍外出工作的时候,最挂念的就是丈夫和家里的孩子。
所以没有工作的时候,于淑珍最常呆的地方就是丈夫和孩子身边。
结果因为平时太忙的缘故,他们还是聚少离多。
等到于淑珍终于到了退休的年纪,他们才终于能天天见面。
老两口一起生活了一段时间,相约来到了养老院打算度过余生。
那时候他们的子女已经长大,分居两地进行工作。
一家四口住在三个不同的地方,平时很难见面。
但是当得知母亲住到养老院以后,他们都赶了回来。
他们平时的工作是很忙没错,但也不希望老两口孤零零的住在养老院。
而于淑珍面对他们的劝说却无动于衷。
她的年龄已经不小,不希望给子女造成更大的负担。
孩子们见母亲心意已决,便没有再继续劝说
只是外人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始终认为是子女不孝。
然而不论如何,对于于淑珍来说,养老院都是最适合的地方。
生活舒适不说,周围还全是年龄相仿的老朋友。
偶尔孩子们来探望一下,就像过年一样。
在她看来,这样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
不管是自己还是子女,都能过上更舒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