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苏联给了中共多少武器援助?

罗汉松实时军情 2024-06-12 14:49:28

本文转载《兵器知识》2009年第9期刊登的徐焰少将的文章,以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解释。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苏军进占了东北,随后中共领导的军队抢先进入这块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八路军,新四军出关11万部队大都为徒手的,三年内便发展成装备,战斗力都居解放军全军之冠的百万大军。国民党政权逃台后为掩饰其腐败无能所招致的败绩,曾大肆宣传苏联援助是中共取胜的根本原因,苏联在对华关系恶化后也以“恩人”自居的口气,用夸张数字宣传当年给予东北解放区的援助。国内也有些人出于对苏联的怨气,指责当年援助极少而限制很多。一些人又单方面引据苏方资料,认为东北解放军的武器主要来自苏援。其实,客观现象往往是一个多棱镜,从不同角度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只有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考察并联系其所处特定环境加以分析,才能复原出全景的史实并得到全面的结论。

苏联对中共提供过帮助,又秘密进行且政策多变

1983年8月9日,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局副书记的陈云对编写《辽沈作战》一书提出了意见,就苏联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作用曾有这样一段概括——“那时,苏联党对我们的力量估计不足,并有《雅尔塔协定》的约束,但他们还是尽力帮助我们的。”陈云的这段总结,可以说是宏观上最准确的概括,道出了当年苏联态度的两面性。一方面因不大相信中国革命会很快胜利,且受到美蒋外交关系的束缚而限制过中共活动。另一方面还是“尽力帮助”,而且后者是占主导地位。

苏军收缴日军的武器

中共中央派部队进入东北后,苏联领导人的态度有过出尔反而的表现,许诺提供武器后一度又反悔。就此在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干部中留下了阴影,并在中国民众中引发了延续几十年的抱怨。不过一个基本的事实还应该承认:正是有苏军出兵控制了东北,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大举向那里发展。美军登陆占领的天津、青岛、秦皇岛等地,都立即交给国民党作为进攻解放区的基地,中共根本不能在那里插足。东北解放后,苏联提供的援助又是当地迅速建起国家工业基地的重要保障。埋怨归埋怨,朋友和敌人的界线在那个历史环境下毕竟是非常分明的。

1945年2月召开雅尔塔会议和随后谈判中苏条约期间,美苏因有共同对日作战的目标而关系尚好,斯大林在与蒋介石谈判时就不照顾中共的利益。苏联同美英达成了在远东划分势力范围的《雅尔塔协定》,6月至8月同国民党又达成了人称“外蒙换东北”的交易,即以国民党政权承认外蒙古独立为条件,换取苏联承诺将东北只交给国民党政府,而不交给中共。从历史事实看,斯大林起初还打算信守这些承诺,有关《雅尔塔协定》、出兵东北和中苏外交谈判内容,都未向中共通报,在日本投降后还致电要求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并不能打内战。多年后,毛泽东主席还指责斯大林在中国犯下了“不许革命”这样的大错误。

苏联出兵东北后,同他们会师的并非是有过正式协议的国民党,而是独立自主抢先进入这里的中共武装。出乎意料的相遇,使苏军出现了两面为难的窘境:出于共同的意识形态和多年的友情,一些官兵表现出热情并给予了少量帮助。一些领导人却害怕引发外交纠纷而限制中共部队行动。九月中旬以后,因美国停止战时以租借物资援苏的做法,还坚决不允许苏军在北海道登陆参加占领日本,国民党当局又全面倒向美国,在这种背景下,苏联对中国的态度便发生变化,苏军不仅允许八路军部队秘密进入东北,还移交了日军仓库中的许多武器,并许诺只允许国民党官员而不允许其军队进入东北。10月4日,苏共代表又正式通知中共东北局,他们会把缴获的关东军武器和占领区全部移交。当天中共东北局兴奋地向中共中央报告,“友方”的态度是:“已下最后决心,此间家务全部交我”。

进入东北的解放军与苏军相遇

得到这个消息后,中共中央深受鼓舞,决定从各战略区调30万部队进东北以便接收。但苏联的态度又出现反复。进入11月中旬,苏联又在国民党当局抗议下,强令中共军队退出沈阳、长春和哈尔滨以及中长铁路沿线,不再移交武器,还一度终止与中共东北局的联络。从国际大气候看,此刻苏联与美苏两国议定下个月在莫斯科召开三国外长会议,有在国际问题上达成妥协的可能,斯大林便担心如过于接近中共,会引起国民党及其后台美国的强烈反应。

进入1946年初,美苏在全球开始了新冷战,国民党当局又追随于美国掀起反共反苏浪潮,苏联在东北对中共部队的态度便再度热情起来。苏军从东北撤退时,将一批日本武器移交给东北民主联军,并在联合国谴责美国支持国民党加剧中国内战。1947年秋季以后,美苏在西欧形成军事对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又节节胜利,斯大林更增加了对中共援助。不过为避免同国民党政权彻底破裂,苏联1949年夏季之前没有向中共提供过苏联本国制造的一枪一弹,移交的都是缴获日本、德国的武器,甚至还有美国对苏的租借物资。

斯大人在东北给予中国秘密和有限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雅尔塔协定》中的谅解。不过从其基本精神看,面对美苏日益矛盾日益尖锐和国民党完全投靠美国的形势,斯大林不能不考虑在中国支持一支能抗衡美蒋的力量。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就能悟出,当时斯大林为什么一面对中国不信任,一面又默许 中共在那里发展力量,这些看起来矛盾的现象,其实都统一到一个目标上,即维护苏联根据雅尔塔体制在远东获得的利益。

在东北苏援武器数字模糊,很难得出准确统计

苏联对日宣战后仅六天,日本便宣布投降,东北出现了一片混乱景象。苏军只占铁路沿线和大城市,多数偏远地区处于无政府状态,乱抢武器和物质的现象比比皆是。苏军对战利品的统计和保管、移交都出现统计上的巨大差异。中共进入东北的部队有最早随苏军反攻的东北抗日联军余部,后又有八路军、新四军部队进入,起初还缺乏统一指挥,各自都到仓库搬武器弹药等物资,总共获得了多少武器一直难以准确统计。

中苏关系严重恶化后,1967年苏联最早公布了在进占东北后援助中共武器的数字,声称“苏联远东军缴获了日本关东军的武器,有步枪70万支、机枪为1.2万挺、各种炮约4000门、坦克600辆、飞机800余架。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要求,这些武器大部分向其移交,成为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负责指挥远东战役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在回忆录中叙述对中国革命的援助,也引用了这个数字。

若仔细分析,苏联的这一缴获数字本身就含有很大水分。因为据日本方面的资料,关东军在苏联出兵前能够使用的作战飞机仅100多架,坦克约160辆。苏联宣传部门也知道这些武器有些已运回国内回炉,宣称移交给中共部队时,还不能不加上一个“大部分”的界定,至于具体有多少,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此后台湾方面抓住这一数字并断章取义,将其全部都说成是援助中共的武器。近年来有人使用俄罗斯档案时,也不加分析的运用了这一本身就已夸张的数字,显然违反了历史研究的严肃性。

东北 解放战争中苏联转交给解放军的武器大致可以估算出:有枪40万~50万支,各种炮约2000门(有些统计中将日制掷弹筒列入是不对的),只有数量极少的坦克。进入1948年以后,解放军缴获国民党军的武器越来越多,就不再迫切需要苏联移交武器。直到1949年7月,中共中央考虑解放台湾的需求,才又向苏联提出援助飞机的要求,此后苏联提供武器便成为两国间的军贸。

中苏友好时期的关系也不同于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父子”式关系,而只是“兄弟”关系,苏联对华在军事上也只能起帮助作用,而不能对我军的解放战争指手画脚。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武器援助所起的作用。

0 阅读:6

罗汉松实时军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