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二月,草刚萌萌长,莺还没有飞,杂花还没有生上树,树下也没有缤纷的落英。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好在近些天几场骀荡的春风,吹的这座北方十八线小省会的天还比较的蓝,阳光也比较的灿烂。只是广播里说经过气象和环境部门会商,这个污染的预警要持续到下周了。
《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是一个万物生发的时节,除了向老干部们学习,多穿点保暖衣服把自己包裹的厚厚的,进行春捂以外,我还从捉襟见肘的资金里挤出一部分来打算购买两身运动服,准备开始健身呀。而,现在我能做的对自己好一点的事情,就是好好吃上一顿午饭,以不负这灿烂的春光。所以我走在通往教工食堂的林荫路上——趁食堂人还没有多起来之前。其实喜欢去食堂吃饭,而没有选择去外面,是一句网红的宣传语打动了我“食堂只能吃这几年,而外卖可以吃一辈子”。何况食堂也是感受校园生活的好地方。一路上不少的外卖骑手,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呼啸而过,飞驰到宿舍楼下,现在的这代学生,即便是家庭条件差一点的,也没过过什么太苦的日子,要感谢时代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失去些什么吧。
进食堂之前,我就在盘算今天是吃盖饭还是吃点啥呢,昨天刚吃的面。看到食堂门口的海报上有铁锅焖面的诱人图片,这家的焖面,我上个学期是吃过的,味道还可以。有的地方也叫这个炉面。取餐具的时候每次我都会把托盘、筷子、勺子都拿上,也许有时候用不着,但是有备无患吧。溜达到卖焖面的档口,前面有位老教授正在买饭,颤巍巍从塑料袋里拿出一个带盖汤锅,然后抖抖索索掏出饭卡,要了一份小炒肉焖面,于是我也跟着要了一份,在食堂排队的时候,看一下前面的人要什么,就点什么,往往是能够快速吃上饭的不二法门。虽然我并不着急,不过小炒肉也不错。
抓一把黄瓜丝儿,夹几片泡菜,捞上几瓣儿腌蒜,再把蒜醋均匀的浇在面上,用勺子把锅底上略焦黄的底料铲起来,拿筷子把面搅一搅,让汤汁爬满每一根面条。咬一口,唇齿留香。这腌蒜没有腌透,一点点发绿,大部分泛白。不过想来也是,食堂每天用量大,待不到变色,就进了各种人的肚子里。想起来我家前年腌的腊八蒜,晶莹剔透,只可惜很长时间没吃完,前段时间收拾家都扔啦。唉呀?我咋没有米汤呢?其他人都有米汤噻,肯定是档口卖饭师傅忘了给我了。抬头一看档口那么多人,唉,算啦。
食堂里从还坐婴儿车的孩童到古稀之年的老教授,间或能看到几个黑色或白色或其他颜色的外国友人。低语呢喃的情侣,高谈阔论的青年,阖家欢乐的全家福,行色匆匆的各色人等,还有我这个心怀叵测观察他们的看客。
吃完饭从食堂出来,外面阳光灿烂,微风轻拂,路边干枯的灌木丛终于浇了水,散发出阵阵泥土的芬芳,这种味道,很好。校园广播传来,里面的声音一听就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循声望去,还是当年的那套广播系统,带有锈迹却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挂在三层的宿舍楼上,这几栋楼在这个校园里属于古董级别了,没有阳台的窗户外,钉了几个架子,扯上铁丝,就能挂衣服了,背阴面晾衣服总是不如朝阳的那一面,没有阳光的味道。嗯,这栋楼住的是女生。
路边的布告栏也还是当年的样子,上面密密麻麻贴满了各种考研班的广告,间或有几个出租房屋的小纸条。凑近了端详一下,发现现在衍生出一个新业态是考研公寓,把一群考研的人集中起来,水电暖齐全,拎包入住,还有配套的教室,固定的座位,甚至有的还有督学、伴学和辅导。听上去不错,你只管安心复习备考,其他的不用操心。想起来我们当年考研的时候,每天早起,结伴占座,互相帮忙打水、收书,遇到难题了总能找到会的战友给解释一下,挺不住了就休息一下,还会有战友给你鼓励、打气。而这种种的经历,特别是经历过一起战斗以后,当尘埃落定,有的上研,有的工作,有的再战,有的再没了消息,散伙饭的情景,此般种种,平时也许不曾想起,它就静静的躺在记忆的某个角落,在某个瞬间,也许是一首歌,也许是一本书,也许是一个人的名字,也许是一个早已忘却的梦想,突然触动到心中某个柔软的部分,往事历历在目,翻江倒海,扑面而来。工作以后,再没有那样的条件和心境,抛开一切全情投入去复习备考了,我也学会了在干好本职工作、应付好生活中诸如玻璃破损马桶漏水之类各种鸡毛蒜皮油盐酱醋的同时,挤出一点时间来学习充实自己。好在通过努力终于圆梦啦,考上了母校的研究僧儿,认识了一帮不错的同学。
从S大学毕业已近十年了,回来读研,总想着重走一走当年的校园小路,坐一坐那些熟悉的教室,或许能弥补一些当年的小遗憾,发现一点当年的影子。却发现,十年过去,早已物也非人也非,才明白,那些风华正茂、恣肆挥洒的青春,是我们回不去的曾经。
岁月无常 慨当以慷
笑看红尘 信笔由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