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俊臣的酷刑有多恐怖?曾有女犯宁愿杀全家

史海探秘屋 2025-03-29 14:57:11

历史上的唐朝,有一位让人闻风丧胆的酷吏名叫来俊臣。

在一个深秋的夜晚,月光如水,照亮了那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推事院”。

一名衣衫褴褛、泪痕满面的女子被人强行带进审讯室。

她早已筋疲力尽,却依然硬撑着,试图保留最后一丝勇气。

而来俊臣,站在她面前,冷冷地说:“你只要招了,就可以少受些苦……”女子猛地抬头,眼神绝望:“只要不给我上刑,你就是杀我全家我都认了!”这声喊叫,仿佛穿透了夜空,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到底来俊臣的酷刑有多恐怖?

让我们一探究竟。

唐朝酷吏来俊臣的恐怖出身

来俊臣的出身就充满了戏剧性,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荒唐。

而他这种人格的形成,是否也受了出身的影响?

话说651年,在如今的陕西西安,那时叫雍州万年的地方,来俊臣出生了。

他的父亲是个赌棍,名叫来操。

来操赌得实在凶狠,甚至将朋友蔡本的怀孕妻子赢回了家。

结果,蔡本的媳妇生下了这个孩子,所以严格来说,来俊臣并不是来家的种,而是赌债的产物。

小时候的来俊臣并不是什么好孩子,整天混迹街头,偷偷摸摸、坑蒙拐骗的事做了不少。

有一次,因为偷东西被抓,被州刺史李续狠狠地打了一百板子,还丢进了大牢。

这次经历,给来俊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仇恨。

后来,他靠着谄媚武则天告密,把李续置于死地,也算是报了仇。

从此他攀上了武则天这棵大树,平步青云。

武则天的得力助手:来俊臣的升迁之路

来俊臣的升迁之路可以说是充满了算计和阴谋。

武则天那时候正需要一些心狠手辣的人物来打击反对她的势力,于是来俊臣抓住机会,成为了她的得力助手。

从侍御史到御史中丞,再到太仆卿,来俊臣升官迅速。

这一路上,他手底下有无数的无赖,为他执行肮脏的任务。

他还弄了个“推事院”,专门用来审问犯人,实际上就是他搞各种酷刑的地方。

来俊臣不仅手段残忍,还很聪明。

他和一帮狐朋狗友一起编写了《罗织经》,教人如何罗织罪名、陷害他人。

这本书也成了他施行酷刑的“理论依据”。

他的头脑原本可以用在正道上有所作为,但他却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阴谋诡计和酷刑上。

于是,来俊臣的恶行开始广为人知。

令人发指的十大酷刑

来俊臣手下的刑罚,可以说是花样百出,令人发指。

这些酷刑不仅仅是针对那些有罪之人,往往还有无辜被牵连的老百姓。

有个酷刑叫“请君入瓮”,说白了就是弄个大瓮,底下烧火,把人塞进去慢慢烤。

这招是来俊臣和另一个酷吏周兴一起发明的,后来竟然用在了周兴自己身上。

那天,来俊臣笑嘻嘻地问周兴:“老周,有人告你谋反咋办?”周兴回答:“这好办,把人塞瓮里一烤,不就招了?”结果来俊臣一拍桌子:“好主意!

来人,把周兴请进去试试!”周兴当场吓得尿裤子,跪地求饶。“仙人献果”这个名儿听起来美好,实则残忍绝伦。

把人头夹在木板中间,用楔子一点点敲进去,直到脑壳被硬生生挤碎。

很多受刑人痛不欲生,惨叫连天,来俊臣却冷酷地观望,不为所动。

还有一种酷刑叫“凤凰晒翅”,听着像是鸟儿晒太阳,其实是把人胳膊腿吊起来,用绳子拉开,像凤凰展翅一样,最后拉到骨头关节全脱臼。

有一个女犯人被这样折磨,终究撑不住,哭喊着宁愿全家被杀,也不愿再受酷刑。

来俊臣的覆灭:从宠臣到被千夫所指

这样的残暴手段,让来俊臣在唐朝一时之间呼风唤雨,权势滔天。

天道好还,来俊臣终究是自食恶果。

697年,他胆子大到连武则天的亲儿子李旦、李显,还有武氏诸王、太平公主都敢诬陷谋反。

这下捅了大篓子,武则天再怎么宠他,这次也保不住了。

被来俊臣迫害过的人联合起来告发他,带头的有武承嗣和禁军将领卫遂忠等人,他们个个恨他入骨。

来俊臣被控受贿、霸占人妻女、滥杀无辜,最严重的是有人说他想当皇帝,自比后赵的石勒。

这罪名一扣,他她再无回天之力。

公元697年6月26日,来俊臣被判处弃市,也就是在闹市当众砍头,尸体还要暴尸街头。

那天,街上挤满了人,大家纷纷拍手称快。

刀落下时,他的头刚落地,仇家就冲上去抢着啃他的肉,毁坏他的尸体。

《资治通鉴》里描述,“仇家争啖俊臣之肉,斯须而尽,剐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踏成泥。”这场景血腥至极,连今天的人听了也觉得毛骨悚然。

当时的老百姓却觉得痛快解恨,来俊臣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结尾

历史终究会惩罚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来俊臣的结局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讲究法治和人权的社会,酷刑这种事早已被法律所禁止。

人们崇尚公平、公正,善良温暖的社会氛围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从来俊臣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两面——既有阴险毒辣的恶行,也有善良正义的最终胜利。

这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同时也提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邪恶的警惕。

历史是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可以看清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演变。

希望这段历史能够启发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用心去建设一个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

0 阅读: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