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材料一: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材料二: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也。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庆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依法则可也。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节选自《韩非子·有度》)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字母标号,每答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故A当今之时B能去私C曲就公法者D民安E而国治F能去私行G行公法者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部吏,是指古时候征收田赋的官吏。战国时赵国设置,掌收租税。
B.因,指趁机,与贾谊《过秦论》中的“因遗策”的“因”词义相同。
C.比周,指结党营私;又指集结、联合。在文中的意思就是结党营私。
D.“弊”,指被埋没,与“戍卒叫,函谷举”中的“举”,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奢在收取租税的过程中,秉公执法,处决了平原君家族的九位具体管理者,这种行为符合韩非子“奉法者强”的标准。
B.赵奢和韩非都认识到法治强弱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但两人侧重不同,赵奢侧重制度执行,而韩非强调君王奉法治国的重要。
C.君主要以法治国,制定法律条文明确衡量标准,以此治理群臣百官;群臣权贵亦不能徇私枉法,损害国家利益。
D.忠臣没有罪过却遭难而死,他们就会设伏反抗;奸臣没有功劳却安然得利,他们就会争相进用。这就是国家衰败危亡的根源。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2)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也。
5.材料二中,韩非认为以法治国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其具体举措是什么?(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
宏词①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唐】皮日休
分明仙籍②列清虚,自是还丹九转疏。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注:①宏词是指“博学鸿词科”,唐代科举及第后的吏部铨选考试科目之一。②古以科举及第为登仙,因称及第者的资格与名姓籍贯为仙籍。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标题交代了写作背景、写作对象和主要事件,从中可知这是诗人在吏部铨选考试落第后写给兵部侍郎的一首诗。
B.颔联中诗人述说“宏词下第”后“翻类狗”“即为鱼”的内心感受,与当初“画虎已成”“登入龙门”的心境形成鲜明对比。
C.颈联中诗人运用千金诺、一纸书的典故,以季布、刘弘自比,写出了自己未能实现诺言,有负兵部侍郎的举荐。
D.本诗语言含蓄委婉,用词精当,如“分明”“自是”“空”“但”“竟”等词的运用,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7.本诗情感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时空的角度写出了自己离家之远和客居之久,深沉地表达了暮年的漂泊之苦。
(2)荀子在《劝学》中说,即使不善奔走,只要借助舆马,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即使不善游泳,只要借助舟楫,也会出现“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更是承载着无尽的漂泊之苦、思乡之情或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等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分)BDF(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
2.(3分) B (“因遗策”的“因”是“沿袭、承袭”之义。)
3.(3分) D (“他们就会设伏反抗”错误。文中的“伏”是隐退的意思。)
4.(8分) (1)诸侯出兵侵犯,这样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
(得分点:“加兵”“是”“无”“安得”,每点1分)
(2)忘记君主在外搞私人交情,来引进他的同党,那么这些人用来为君主出的力就少了。
(得分点:“外交”“其与”“所以”“薄”,每点1分)
5.(3分) 民安而国治;以法择人,以法定功。(每点1分)
材料一译文:
赵奢,本是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依法处治,杀了平原君家九个当权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杀死赵奢。赵奢趁机劝说道:“您在赵国是贵公子,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会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会使国家衰弱,国家衰弱了诸侯就要出兵侵犯,诸侯出兵侵犯,这样赵国就会灭亡,您还怎能保有这些财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贵,能奉公守法就会使国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国家强盛,国家强盛了,赵氏的政权就会稳固,而您身为赵国贵戚,难道还会被天下人轻视吗?”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
材料二译文:
国家没有永久的强、也没有永久的弱。执法者强,国家就强;执法者弱,国家就弱。所以当今之时,能除私欲趋国法的就会民安而国治;能除私行行国法的,就会兵强而敌弱。所以明察得失有法律制度的,加在群臣头上,君主就不会被狡诈虚伪所欺骗;明察得失有衡量标准的,用来判断远方事情,君主就不会被天下轻重不一所欺骗。现在若按声誉选用人才,臣下就会背离君主而在下面结党营私;若凭朋党关系举用官吏,臣民就会营求交结而不求依法办事。所以官吏不称职的,国家就会混乱。凭好名声行赏,凭坏名声处罚,那么好赏恶罚的人,就会弃公务,行私术,紧密勾结来互相包庇利用。忘记君主在外搞私人交情,来引进他的同党,那么这些人为君主出的力就少了。交情广,党羽多,内外结成死党,即使犯了大罪,为他掩饰的人却很多。所以忠臣无罪却遭难而死,奸臣无功却安然得利。忠臣遭难而死,并不因为有罪,他们就会隐退;奸臣安然得利并不凭功,他们就会进用。这是国家衰亡的根源。像这样下去,群臣就会废弃好的法治而注重私利、轻视国法了。所以明君用法选人,不用己意推举;用法定功,不用己意测度。能干的人不可能被埋没,败事的人不可能被掩饰,徒有声誉的人不可能被升官,仅受非议的人不可能被斥退,那么君主对臣下就辨得清楚而易于控制了,所以君主依法办事就可以了。所以用法令来治国,就是用法令作为标准衡量事物罢了。法令不偏袒权贵,绳墨不迁就曲木。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争辩。
6.(3分) C(诗人与季布形成对比,属于典故反用;把兵部侍郎比作刘弘。)
7. (6分) ①对考试落第的失望。前两联表现了诗人应考时的自信与名落孙山后的自嘲,写出了雄心壮志沦为笑柄的失意与羞愧。②对兵部侍郎的感激。“但负”句把兵部侍郎比作刘弘,表达诗人对他的赞美与对其举荐的感激。③对未来前途的迷茫。尾联写出了诗人不知道未来之路是通达还是堵塞,内心感到迷惘感伤。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酌情给分)
8.(1)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而致千里而绝江河
(3)示例一: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示例二: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发弄扁舟
示例三: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示例四: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