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吴信泉的原秘书从捕鱼队调回县机关:是首长的信鼓励着我

冰点历史 2024-03-21 09:22:42
前言

1974年,徐宇澄调到吴信泉将军的身边担任秘书。

2年后,在清查运动中,吴信泉的工作被空挂起来,处境不佳。

作为吴的秘书,徐宇澄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被要求回到原单位,也就是科研部门,写检查,交代问题。

以往见面就与他打招呼的人,仿佛一夜之间成了陌生人。徐在回忆录中写道:“说实话,我由一个高级首长的秘书,一下子变成那种样子,我的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就在这时,吴信泉想方设法地传话给徐,叫他任何时候要相信党、相信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审查,不管遇到什么挫折,信念不能倒。

徐宇澄在吴信泉身边工作的那些年

徐宇澄初来乍到,那会儿吴信泉任军委炮兵副司令员兼炮兵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主任,分管炮兵武器装备科研工作。

还没等徐宇澄熟悉办公环境,他就被吴信泉带着四处搞调查研究了。

徐宇澄一个年轻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长途跋涉,数天下来,都有点吃不消了,可吴信泉却一点儿疲惫感都没有。

吴信泉所到之处,必遵循三个“亲自”:亲自看,亲自问,亲自参加试验。

据徐称,老首长从不满足于自己学识上的一知半解,平时非常认真地注重学习、搜集和积累国内外资料,对各国的同类武器的发展水平,可谓是了如指掌。

在与几个参谋讨论问题时,吴信泉的脑海中,仿佛有一本活字典一样,蕴藏着很多信息。别人记不住的,他都能记得。

回去写报告时,虽说吴信泉那时已年事已高了,但他却要自己动笔写,从不叫秘书人员为他干。

吴信泉老是对徐宇澄说:“你有时间就要抓紧学习业务知识,不要处处都跟在我的后面转。”

话说,吴信泉非常关心秘书们的学习情况,对徐的要求很严格,给他布置学习任务,并定期检查他的学习笔记。

闲暇期间,吴信泉会给徐讲战争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打江山是怎么牺牲家庭和亲人的。

他叮嘱徐,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要热爱党,热爱毛主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要对党坚信不疑。

与吴信泉相处的久了,徐宇澄觉得老首长没有一点官架子,完全就是一个老兵作风。

徐称,首长每到一处,从不讲究吃住,以普通一兵的标准要求自己。

1975年10月,徐宇澄随吴信泉到南方的一个部队检查工作,当时的军区领导给吴的食宿安排都比较好。

吴知道后,告诉工作人员,不要给予照顾,按规定交纳伙食费。

在徐宇澄的心里,吴老不搞特殊,艰苦朴素的作风,是非常值得敬佩的。

吴信泉写信给徐宇澄,让他坚信党

1976年10月,全国人民都沉浸在一片欢快地氛围当中,只有吴信泉一家显然冷冷清清。

据徐秘书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1976年7月,军委炮兵党委在讨论‘特殊’期间的几个问题时,会上,吴信泉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保留了意见,并给军委写了汇报个人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被当时的领导误认为是给某些人写得‘效忠信’。”

于是,在清查运动中,吴信泉的处境一度很糟糕。

与此同时,吴的秘书徐宇澄被定为了转业干部,在转业结论上,扣了很大的帽子。

徐宇澄的心情一度跌落到了谷底。

就在这时,吴信泉多次找人秘密与他谈话,要他振作精神,虚心地向地方干部学习,搞好自己的工作。

徐宇澄后来回忆说:“要不是吴老及时地给我思想上打了‘预防针’,很难说会变成什么样子。”

当时,受此影响,徐宇澄不仅本来该被分配到的省级机关没去成,县级机关也不能去,最后他被分配到远离县城几十里的江边捕鱼队。

此后,徐宇澄就开始与渔民打交道了。

那会儿,一家四口住在一间茅草棚里。实在待不下去了,徐宇澄就自己花钱在郊外租了一间房子,让家属住在那里。

由于他不会骑自行车,加上当时汽车未通,所以他只好风里雨里步行,吃了不少苦头。

后来,由于徐宇澄表现出色,组织几次要调他到县里工作,但到最后却不了了之了。

在这种处境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吴信泉经常来信嘘寒问暖,教育他要相信群众,相信党,坚持生活下去,工作下去。

徐宇澄每次收到首长的信,看过以后,心是暖洋洋的。

由于吴信泉的关怀和帮助,1979年底,组织派人到本县组织部撤销了对徐宇澄原来的结论意见。

1980年2月,吴信泉被正式调到县机关工作,一家人的户口也从江边落到了城里。

看着几个孩子都有了较好的学习环境,徐宇澄的心情舒畅不少。

徐宇澄说,吴老一生生活朴实,善于关心部署和他人,尤其是对警卫员、司机、秘书等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更是关心。

以前,每逢佳节吴信泉都要亲自,或者忙于工作时,就让老伴俞惠如(任军委炮司直证处副主任)登门看望,问长问短。

如果工作人员有困难,吴信泉夫妇定是非常上心地帮着处理。

对于徐宇澄一家更是。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了1980年9月27日,军委下发相关文件,给吴信泉彻底平了反。

吴信泉一恢复工作后,就专门给徐宇澄写信,让他来北京处理政治结论,确定职务、待遇等。

期间,吴信泉对徐宇澄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要正确对待,不要闹情绪。”

1986年,吴信泉从广州回北京,专程到南京、扬州去看望老同志,老部下。到了徐所在的县城后,特地安排接见了徐。

两人见面后,都非常地激动。吴信泉热情地询问小徐近些年来的工作、生活等情况。

谈话结束后,徐老鼓励他安心工作,为党为人民再立新功!

吴信泉逝世后不久,徐宇澄闻讯心痛不已,他们全家都泣不成声。徐称:

“我连续几天食不甘味,觉不安寐,恨不得插翅飞到老人家的身边。”

3 阅读:1133

冰点历史

简介: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