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1年驻扎在菲律宾的美军被日军轻轻松松击垮,一万多名美军士兵投降,美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狼狈得乘坐潜艇逃到了澳大利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麦克阿瑟一直等到了1944年才等来了报仇的机会。在1944年日军已经在海战中一败涂地,曾经辉煌的联合舰队快被美军打进博物馆了。为了进一步摧毁日军,美国发动了第二次菲律宾战役,指挥官依然是麦克阿瑟,只不过这一次攻守易行了,麦克阿瑟复仇的火焰已经在熊熊燃烧,而燃料则是50万头日本鬼子的生命。

在1942年日本拿下菲律宾群岛之后,整个菲律宾就成为了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枢纽,日本不但在菲律宾部署重兵,还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就是为了防止日后盟军反攻的时候可以守住这个战略枢纽。进入1943年之后,日本在东南亚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在经过中途岛海战、珊瑚岛海战、瓜岛战役、马里亚纳大海战之后,日军实力下降非常严重。
在决定日本命运的马里亚纳海战失败之后,日本几乎丧失了西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之前战败的麦克阿瑟此时正带着上百万军队雄势汹汹向日本控制区赶来。为了避免部队伤亡太严重,也为了节省时间,麦克阿瑟开创了跳岛战术,即对于日军重兵把守的岛屿围而不攻,只夺取具有关键战略价值的岛屿,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到1944年8月份,盟军有两个可供选择的战略目标。

第一个是中国的台湾岛,另一个则是菲律宾群岛。由于麦克阿瑟个人的坚持和台湾岛易守难攻的地形,美国高层最终选择了菲律宾群岛。为了夺取菲律宾群岛,美军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海军部署非常充足,日本本来在马里亚纳海战后是想要休整一番的,但是美军不等人,不救援菲律宾群岛就等于放弃了整个东南亚,没办法,日军只能集结全部主力和美国海军实力硬碰硬。
莱特湾大海战爆发,这一战中美军是财大起租,一口气拿出来了9艘舰队航母,8艘轻型航母,18艘护航航母,12艘战列舰,11艘重巡洋舰,15艘轻巡洋舰,141艘驱逐舰和1500架飞机,数量光是听上去就让人头皮发麻。而日本海军只有1艘舰队航母,3艘轻型航母,9艘战列舰,13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和34艘驱逐舰,老飞行员几乎死绝了,这让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命运已定,再加上双方在科技方面的差距,最终莱特湾海战以日本的惨败而告终,此战后日本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在整个第二次菲律宾战役期间,盟军一共出动了大约70万人的兵力,其中美军30万人,28万菲律宾军队和12万澳大利亚、新西兰军队),主要作战部队为第六集团军和强大的海空军支援力量。而日军为了坚守菲律宾群岛,光是陆军就有山下奉文的第14方面军和第35军,总兵力43万人,再加上海军作战人数,总兵力达到了60万人,这是当时日本能拿出来的最极限兵力了。
第二次菲律宾战役最关键的是莱特湾海战,陆战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在1944年10月20日,美军第六集团军登陆莱特岛,而莱特湾大海战则是在10月23日爆发,仅持续到26日就结束了。这场决定日本命运的决战只打了四天就宣告彻底失败,海军不愧是“一天就能打完”的军种。海战打完之后,地面战就是垃圾时间了,铃木宗作带领的第35军5.5万人依靠着地形顽强抵抗,直到12月26日才全面撤退。

莱特岛战役结束之后,山下奉文将大部分部队集中到菲律宾群岛的中心吕宋岛(从时候来看这绝对是一步臭棋,山下奉文想依托地形和美军周旋,但最后却弄巧成拙)。在1945年1月9日,美军第六集团军在林加延湾登陆,他们仅仅受到了轻微的抵抗,大部分日军都躲到山里去了。
在2–3月份的马尼拉战役中,美军第一骑兵师和第11空降师与日军第16师团展开巷战,最终第16师团以全军覆没的代价为结束,美军占领了菲律宾首府马尼拉。再之后针对躲到山里的30多万日军,美军和菲律宾民兵联手逐步清剿,大部分日军还没有见过美军就死于热带疾病和粮食短缺中了。

Tigervista
最喜欢看太平洋战争的记录片,鬼子一死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