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未收到撤退令,400红军守阵地12年仅几人幸存,周总理得知落泪

罗子涵说历史 2024-12-27 14:49:20

1947年秋,川南的乡间小路上,一支解放军队伍正朝着前方行进。

突然,几个衣着朴素的农民拦住了他们的去路,手里还拿着老式步枪。

战士们立刻警觉起来,握紧了手中的武器。

可谁知,这几个“农民”开口的第一句话,却让所有人愣住了:“同志,请问周总理现在在哪儿?” 他们还报出了一个几乎被时间尘封的番号:川南游击队。

这几个“农民”,正是当年为了掩护红军主力长征而留守川南的400人游击队仅存的几位老战士。

他们的出现,揭开了一段尘封十二年的英雄传奇。

时间回到1935年初,红军长征正值危急关头。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周恩来亲自下令,留下400名红军战士组成游击队,吸引国民党军队的注意力。

他们驻扎在川南的石坎子河坝头,接受了这个近乎“必死”的任务。

临别时,周总理承诺,一旦主力部队安全,就一定派人来接他们。

谁也没想到,这一别就是十二年。

由于通讯中断,这支游击队始终没能等到撤退的命令。

他们就像一颗钉子,牢牢地钉在了敌人的后方。

这十二年,他们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辛。

国民党军队在川南地区留下了重兵,对游击队展开了疯狂的围剿。

游击队人数越来越少,武器越来越简陋,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抵抗。

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像幽灵一样出没在川南的崇山峻岭之间。

游击队的指挥员徐策,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

他带着战士们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也一次次面临着生离死别。

在一次突围战中,徐策身负重伤,为了掩护战友,他毅然选择留下,独自一人面对蜂拥而至的敌人,战斗到最后一刻。

还有陈宏,一位年轻的战士,在被俘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最终英勇牺牲。

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下了,但游击队的旗帜始终没有倒下。

幸存的战士们在新的领导下,继续战斗。

他们化整为零,深入到群众中去,白天是农民,晚上是战士。

他们发动群众,建立秘密据点,开展抗日宣传,在敌人的心脏里播撒革命的火种。

在鹿鸣村,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山洞,那是当年游击队员们躲避敌人搜捕的秘密藏身处。

山洞里阴暗潮湿,条件极其艰苦,但游击队员们却在这里坚持了数年。

他们和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百姓们也尽其所能地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食物和情报。

十二年,弹指一挥间,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这400名战士,有的牺牲了,有的失散了,最终只剩下寥寥数人。

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没有忘记周总理的承诺。

当他们拦住解放军的队伍,询问周总理下落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询问,更是一种跨越十二年的信念与坚持的象征。

消息传到中央,周总理得知后,不禁潸然泪下。

他曾多次派人寻找这支游击队,但都杳无音信,一度以为他们已经全部牺牲。

如今,再次听到他们的消息,怎能不让他激动万分?

周总理立即指示,将这些老战士重新编入解放军序列,让他们继续为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这些在川南坚持战斗了十二年的老战士,对当地地形和民情了如指掌,他们带领解放军部队,迅速攻克了多个国民党据点,为解放西南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段尘封的历史,不仅仅是一段英雄传奇,更是一曲对信仰、忠诚和牺牲的赞歌。

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它也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为了革命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他们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这支游击队的故事,与中国革命史上的许多其他故事一样,充满了悲壮和感动。

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在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0 阅读:6
罗子涵说历史

罗子涵说历史

罗子涵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