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的沙特利雅得,丽思卡尔顿酒店的一间会议室内,美俄代表团的谈判桌上摆着冷掉的咖啡和成堆的文件。
这场耗时超过12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最终在白宫发言人“非常顺利”的表态中落下帷幕。
当俄罗斯安全局顾问别谢达与美国特使凯洛格握手时,落地窗外利雅得的霓虹灯早已亮起,这场被全球媒体紧盯的三方博弈,正在用密室谈判的方式悄然改变俄乌冲突的棋局。
谈判桌前的三个主角各怀心思。
美国代表团在酒店走廊里“左右逢源”:23日先与乌克兰谈能源安全与停火方案,24日转身就与俄罗斯讨论黑海航运与粮食协议,25日又折返与乌方进行第二轮磋商。
这种“酒店穿梭外交”的模式,恰似冷战时期的美苏谈判重现,只不过这次被夹在中间的变成了乌克兰。
俄方代表团由联邦安全局要员领衔,刻意避开外交部高官的做法,暗示着谈判涉及军事情报与安全议题的敏感内核。
而乌克兰国防部长亲自坐镇,却在谈判间隙通过视频向国内喊话“绝不讨论领土问题”,暴露出基辅当局的焦虑与无奈。
谈判桌上的拉锯战充满戏剧性。
美俄代表就黑海航运安全展开长达12小时的攻防,俄方要求解除对俄农业银行制裁、恢复SWIFT支付系统,美方则坚持将商业船只军事化问题纳入协议。
这种“用粮食换金融”的交易模式,让原本的人道主义议题变成了地缘经济筹码。
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政府一边施压乌克兰签署搁置多年的矿产开发协议,一边向俄方承诺降低海运保险成本,华盛顿在这场博弈中,俨然成了两头收网的渔翁。
当白宫高调宣布“海上停火共识”时,战场上的硝烟却未真正消散。
协议中“优先实现海空停火、地面战事继续”的条款,本质上为双方保留了军事操作空间。
俄军无人机仍在哈尔科夫上空盘旋,乌军特种部队对克拉斯诺达尔石油设施的袭击也未停歇。
这种“打打谈谈”的奇特状态,暴露出停火协议的脆弱性,就像美国务卿鲁比奥说的:“这不过是给油箱漏油的汽车贴了张创可贴。”
真正刺破和平幻象的,是永远绕不开的领土问题。
尽管泽连斯基坚称“利雅得会谈未涉及领土”,但俄方释放的卫星城民意调查报告、美方特使“乌东居民倾向入俄”的暧昧表态,都在暗示着谈判桌下的暗流涌动。
克里姆林宫开出的停火条件清单里,“承认现实控制线”始终位列首位,而华盛顿的斡旋团队则试图用“非军事区”“过渡自治”等模糊概念蒙混过关。
这种外交辞令的博弈,恰如俄媒嘲讽的:“他们讨论的不是和平,而是如何给战争换张包装纸。”
作为调停者的美国,在这场三方游戏中展现了精明的双重面孔。
明面上,华尔兹等官员高唱“促和促谈”的主旋律,承诺监督停火、推动战俘交换;暗地里,五角大楼的军火卡车仍在波兰边境集结,国会山关于“租借法案”延期的争论从未停歇。
这种“左手橄榄枝、右手导弹”的策略,既安抚了国内反战选民,又确保了军工复合体的利益输送。
当乌克兰为能源设施保护清单据理力争时,美方谈判代表却在私下抱怨“基辅缺乏现实感”;而面对俄方代表时,美方特使不仅盛赞普京“亲切直率”,更将制裁解除与粮食协议直接挂钩。
这种差别对待的背后,是特朗普政府“联俄制华”战略的若隐若现,用《纽约时报》的话说:“华盛顿正在用乌克兰的领土换莫斯科的地缘转向。”
谈判桌上的暂时平静,掩盖不了战场上的残酷现实。
苏梅市的废墟里,泽连斯基口中“近90人受伤”的平民伤亡数字,与俄国防部通报的“乌军持续袭击”形成讽刺对照。
双方都在利用谈判窗口期重整军备:俄军T-14坦克集群向扎波罗热方向移动,乌军则加紧接收德国提供的第六批豹2坦克。
这种“以谈备战”的逻辑,让沙特外交官无奈感叹:“我们提供的不是和平协议,而是军备竞赛的喘息期。”
对于深陷战争泥潭的普通人而言,利雅得会谈带来的希望更像镜花水月。
黑海沿岸的农民依旧不敢出海捕鱼,顿巴斯矿工的地道里依然能听到炮火轰鸣。
当美俄代表为SWIFT系统解禁讨价还价时,世界粮食计划署的统计显示,全球又有200万人因俄乌冲突陷入饥荒,这些不会出现在谈判纪要里的数字,才是这场外交博弈最真实的注脚。
夜色中的丽思卡尔顿酒店依然灯火通明,这里刚刚诞生的“利雅得共识”或许能短暂冻结战火,但要想真正融化俄乌之间的坚冰,需要的不是外交官们的精巧话术,而是对战区民众生存尊严的基本敬畏。
毕竟,当美国特使夸赞普京“超级聪明”时,哈尔科夫的地下室里,母亲正用身体为孩子挡住可能的空袭,这种荒诞的对比,或许才是这个时代最残酷的和平寓言。
用户37xxx34
剃头挑子一头热,别个国家的事,你说了算个求,浪费时间,做秀而已。
保罗
中国千万不能让这场俄乌冲突停止,不管哪一方扛不住了,中国都得为扛不住的一方提供一点小帮助,让这场战争持续下去,这样俄欧就得继续耗在这场战争里面。大毛这种没信义的国家,如果抽出身来,到时候中美对抗之时大毛又会对中国使绊子。只要俄欧陷入战争泥潭当中。美国能拉拢的就只剩下亚洲的日韩菲还有澳了。
鱼丸 回复 03-28 08:54
多少钱发一条?
水无痕 回复 03-28 08:46
不停最好,但是中国保持中立。
中国人
美欧缓兵之计,一段时间或几年后继续东扩到时俄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