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b9536b3c9f0b638cdf51bc73457c60f.jpg)
米芾与《宝章待访录》:笔锋下的传奇与韵致
米芾(1051年-1107年),这位在北宋书法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而他的小楷作品《宝章待访录》更是韵味独特,彰显出他深厚的书法造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8c66f20ad422db9a072da9a1720769.jpg)
米芾出生于湖北襄阳的官宦世家,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六岁时,便能日学百首诗词,且过目不忘,七八岁起投身书法学习,启蒙老师是罗让,十岁时书法已初露锋芒,能写碑刻。1067年,十七岁的他与母亲阎氏前往东京汴梁,凭借母亲曾为宋神宗乳母这一机缘,1068年被赐为秘书省校字郎,次年正式任职,就此开启了他的人生旅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ecfc8ec2bb814b6ab78e155c227a5c0.jpg)
米芾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1071年任浛光县县尉,此后辗转多地任职,如广州、临桂县、长沙等地。1081年,他不满年少时的作品,尽数焚毁,同年任期满却未获升迁,开始四处交游。1082年,他与苏东坡结为莫逆之交,此后又结识王安石、李公麟等诸多名家,这些交往对他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1085年,母亲去世,米芾丁忧二十七个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68e0d2ae163174cbf07ebb5810d6c03.jpg)
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米芾不断探索前行。1087年居丧期满后继续云游,1088年出任扬州幕府从事。1091年,他正式将“黻”改为“芾”。1092年任雍丘知县,却因天灾及政治局势变化,1094年主动请辞,改任嵩山崇福宫监庙,在润州闲居期间创作了《方回帖》《逃暑帖》等佳作。1097年监庙任期满入京,担任涟水军使,1099年却遭弹劾去职。1101年任江淮等路发运司属官时,与途经真州的苏东坡会面,苏轼病逝后,米芾作《苏东坡挽诗》以寄哀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bf65576708c54e821e8fe4e3df5eb96.jpg)
1103年,米芾任太常博士,可惜不久便遭弹劾贬官。1104年出任无为军知州,留下了大量书帖碑刻。1106年,得蔡京提携任书学博士,后迁礼部员外郎。然而好景不长,1107年,因“奇言异行”“出身冗浊”遭弹劾,被贬为淮阳军知州,同年在任上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归葬润州。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743017ca00986c7a374b1cb250eeb13.jpg)
米芾的行书风格豪放洒脱,如“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备受后世推崇。而他的小楷《宝章待访录》则别具一格。从笔法上看,起笔时变化多端,或尖锋轻落,似“微风拂柳,轻柔灵动”;或藏锋逆入,像“幽潭沉璧,深邃内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f30a877ee9fbbb6a09d1d5b49b1224.jpg)
行笔过程中,提按自如,笔画粗细过渡自然,细处如“游丝袅袅,轻盈飘逸”却不失坚韧,粗处似“苍松盘根,沉稳有力”饱满而富有质感。收笔时,或戛然而止,有“高山坠石,戛玉敲金”的干脆;或回锋轻收,留“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韵味,每一笔都凝聚着他对书法的深刻理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06217fa1776608f5c01209dd6281ad2.jpg)
在结构布局方面,米芾大胆创新,字的重心常常偏移,看似摇摇欲坠,却能瞬间达成奇妙的平衡,恰似“危楼凭栏,惊险而不失安稳” 。字与字之间大小错落、疏密有致,如同“繁星闪烁,疏密相间”,形成独特的节奏与韵律。笔画多的字紧凑而不局促,笔画少的字舒展而不松散,完美诠释了“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布局理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04cc20bf3fb8f2c85ee76617509a59c.jpg)
整体风格上,《宝章待访录》融合了魏晋小楷的高古意韵与北宋尚意书风的灵动洒脱。既继承了钟繇、王羲之小楷的古朴典雅,笔意间透着魏晋风流的遗韵;又融入了米芾自身率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与北宋追求意趣、崇尚自由表达的书风相契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1e86e7e320b65b7e3f4bb9e44654041.jpg)
在严谨的法度中蕴含着自由的气息,仿佛“戴着镣铐跳舞”,在规矩与自由间寻得了完美平衡,为后世小楷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米芾的一生与他的《宝章待访录》,都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璀璨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