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价的桌面纯平衡耳放体验,推森海塞尔HD6XX一股清爽

数码医生燕七 2020-09-22 12:27:54

在被无线市场裹挟的HIFI市场里,能够保持足够忠实传统HIFI的品牌和玩家已经不多了,所以现在我发现越来越少的人喷各种无线产品了。

不过IFI是个例外,这个源于英国ARM旗下的品牌,新品发布的节奏总是按部就班,产品线也比较小众,不是耳放就是解码,不敢逾越雷池半步。不仅是产品线不敢逾越半步,连推广,IFI也是很规矩的,除了展会推广,线上推广也是极少的,所以这也让很多人并不了解IFI。

▲去年年底个人分享过一款IFI的解码耳放一体机ZEN,那是一款售价不足一千的桌面平衡耳放,按道理性价比很高的,但在国内个人感觉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其实也正常,正儿八经玩桌面系统的玩家是越来越少了。

值得一说的是,就是这款售价不足千元的桌面平衡耳放解码一体机ZEN拿了今年的EISA大奖,有没有觉得在国外比国内更受欢迎?

尽管市场成绩并没有取得多么骄人的成绩,但这种肯定无疑是对其产品策略最大的鼓励,大概如此,IFI顺理成章的又推出纯耳放 ZEN CAN。

▲包装展示,和前代风格基本一致,没有太强的商业气质;

▲全家福展示,说明书做成了一张硬纸卡可以当做书签,线配了一根,电源线有点搞人是吧?不过也别小瞧这电源,这是IFI独有的iPower电源,国外市场限量版的,国内还不是这种。

▲ZEN CAN外观展示,金属外壳,造型和ZEN也是保持一致,基本上可以作为便携类了;

▲ZEN CAN 与ZEN 的前脸对比,一个是纯耳放, 一个是带解码的耳放,从前脸的按键上看不出太明显的地方;ZEN CAN 除了保持原有的6.35音频输出和4.4平衡输出,同时增加了增益模式和3D+矩阵以及XBass+两大特色功能,前者针对声场,后者针对低频,都是纯模拟信号处理电路设计,这两点可能是ZEN CAN和友商不得不说的不同之处。

▲机身后方展示,和前脸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输入方面有4.4平衡输出、单端3.5输入以及RCA输入三种,很奇怪没有USB输入。除此之外,后方还有一个平衡4.4模拟输出,诸位看到没有,这款ZEN CAN提到最多的就是“平衡设计”,不仅有平衡输出,还有平衡输入,IFI的意图其实很明显,在小众市场做小众细分。

▲机身底部四个脚垫做得略显含蓄,两机重叠没啥问题。机身本身做工也还OK,毕竟在金属工艺这块我国产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不过ZEN CAN依然要吐槽的还是它的按钮和面板之间的缝隙较大,按钮有点松垮。

▲个人主观听感部分

因为没拆机,咱就不多说过于专业的,以免班门弄斧,就说大众用户能感知的。个人是直接USB接PC,音源部分没特别讲究。之所以没特别讲究,除了很多无损音乐比较难找之外,我遇到过好几个人问我买大耳搭耳放用接电脑是否可行,个人觉得是OK的。

如果听歌非要把所有条件都优化到最完美,那可能要操碎了心也未必能达到。而且像ZEN+ZEN CAN这种本身并不贵的桌面HIFI系统若谈上限也不大客观,所以咱说的其实是属于下限,这一点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在耳机方面个人分别试听了森海塞尔HD 6XX和拜雅T1二代,前者是Massdrop和森海的合作版,其实就是HD650的另一个版本,不过我找了4.4平衡线;后者就不说了,主要测试6.35音频口。

在ZEN于ZEN CAN的连接上,个人则分别用了XRL和4.4平衡线。

▲先说HD6XX,4.4平衡输出果然给力,不加增益之下,比我之前听的HD650显然要通透一些,并多了些许亮度。听这套搭配的低频时,感觉IFI还是有英伦风格的影子的,低频略淡,亮度和通透感不是事,下潜不是太深,声底厚度恰合时宜,弹性很好,凝聚感可再强一点才算结实,动态不是很足,但整体氛围较为自然,细节上除了声场轮廓不是那么出色,无明显硬伤。

人声更有英伦风范,和我手里的KEF箱子风格较为一致,略淡,中正,结象清晰,听赵鹏也不会觉得人声有过多的醇厚感,不失柔和的音色以及极为自然的齿音入耳顿觉清爽。你能想象用HD650听到柔美的女声么?这套搭配就有。

高频直接听的大编制,风格有些清凉,动态还好,比低频要自然一些,并且有着不错的层次感;延伸感中规中矩,整体有舒适的通透和不失亮丽的清爽,细节部分个人开了6dB的增益好不少。总的说来,它在保持着较为中正的音色之余,还有着极为稳定的层次感和顺滑度,不刺激但入耳舒适,像蝎子乐队和柏林爱乐团合作的这版《Hurricane 2000》,可以说是史上最经典的摇滚乐和交响乐的合奏,器乐之多、场面之大绝无仅有。用这套搭配试听此曲很耐听,三频保持的较为均衡,交响乐的动态部分在某些耳机上可以刺激的浑身起毛,在这里不会,但是也不会有任何嘈杂,细节部分越听越上头,那些掩藏在管弦乐的打击乐也能听得明明白白。

▲推6.35插头的T1二代时还是能感觉到4.4平衡口的强大之处,为了更理想个人又把增益加了一档,低频才算是饱满通透。不过它的通透不想HD650上那样透彻,两者都偏淡,T1二代还有点干,弹性很好,器乐分离度是一耳朵得到的事,声底还算厚实,量感一般,动态一般,不会有惊喜,也没有明显硬伤,就是那白开水的味道,听的久了会觉得稳健。

人声比HD6XX听着更有密度,拜雅的白开水依然很典型,听赵鹏醇而不厚,柔而不软,齿音解析略欠火候,不如HD6XX上听着清爽,听女声依然有些许甜美。

在高频上,T1二代展现出的素质是明显超越HD6XX的,仅仅是延伸感以及泛音部分就足够分辨的出来,动态上控制的更为出色,不过层次感以及低频部分依然不如HD6XX上听着悦耳。在这种情况下再调高一档增益,效果会好点,不过那样意义并不大,没办法,个人又换了拜雅DT1990PRO,增益果断加6dB,顿时爽歪歪。

▲相比在T1二代上的动态、瞬态,DT1990PRO顿时显得干净利落,尤其是舒耐展现出的弦乐既有刺激的泛音又能感受到雷霆万钧的气势。整体的通透感已经足够欣赏《Hurricane 2000》这种大场面,亮度也算自然,但依然不如4.4平衡口下的HD6XX那般清爽。至于人声和低频亦有较好表现,但碍于此处跑题,只能总结一句说,这一套推HD6XX和DT1990PRO是很OK的,T1二代还不到真实水平。

在ZEN与ZEN CAN的连接方式上,个人上述听感是双RCA线,然后试了下4.4对录线连接,后者并没有改变推力,甚至说还不如RCA输入好,差别不是很大。由于每次换线要在两个机器上分别调整,个人就没有听太多对比,总之RCA输入的音质肯定是略胜一筹的。

▲总结部分

最近个人其实主要听歌的装备是音箱和TWS耳机,有点走极端是不?以前听大耳听耳塞,但很少听箱子,听的也是有源,最近接触了不少HIFI箱,渐渐地感受到音箱发烧友鄙视耳机玩家那理直气壮的底气。

不过个人倒不是喜欢给玩家们划分等级搞阶级主义,就拿我用DT1990PRO听流行也能陷入那些煽情的情绪与回忆中。

有时候即使是理性思维也不一定能左右感情的情感,听的舒服肯定是最重要的。

这套IFI设备(没说套装,实际也不是套装)并未给人高档上的感觉,无论价格还是做工其实都很平民,不过它没有走平民化擅长的“大力出奇迹”,至少在个人试听的这三副大耳里,无论是森海的特性还是拜雅的风格,它都自然的表现出来了,且有点英伦味,死磕HIFI的话,它是有着出色的失真控制。

我不知道市面上还有多少全平衡耳放,感觉愿意做的厂商也少了。在这越加小众的市场里,能保持独立风格亦是实属不易。至于值不值得买,个人感觉一点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会摒弃无线的诱惑,坚守传统的HIFI玩法么?

0 阅读:48

数码医生燕七

简介:致力于挖掘每个产品背后工程师留下的灵魂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