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变脸”?惠州“C位出道”,成为未来粤苏争霸的关键。

明仔列夫捏 2025-02-10 08:44:48

话说这广东的经济,一直都是咱们中国的“扛把子”。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星期三(1月15日)在广州开幕。广东去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4万亿元,连续36年居中国首位。从经济总量上看,广东继续稳居全国第一。目前,广东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超50%。

总算保持了三十六年不败记录。但是最近,这“扛把子”的位置,好像有点不太稳当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广东经济这盘大棋,到底要怎么走。

核心内容:

咱们先来说说惠州,这可是个“后起之秀”!GDP增速“起飞”说不上,但总算回归正途!而广东未来经济增长是否能与江苏拉开距离,除了前四座城市的稳定发挥,其实一定程度还是得看惠州的发挥如何。

惠州凭啥这么牛?

地理位置好: 惠州那可是占尽了“地利”!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是连接珠三角和粤东的“桥头堡”,承接产业转移,简直是“赢在起跑线”上!产业转型快: 惠州早就开始“变身”了,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简直是“与时俱进”!政策给力: 广东省和惠州市政府也是“操碎了心”,各种政策支持,简直是“保驾护航”!开放合作: 惠州还积极“拥抱”世界,吸引外资,拓展海外市场,简直是“放眼全球”!比如:TCL的出海计划,就频频登上各大热门电影,甚至在美国曼哈顿广场、拉斯维加斯的巨型球也加大了宣传力度。之所以“广东制造”能够在全球市场“突围”,离不开雄厚工业、制造业家底的有力支撑。

另外,惠州也首次晋升到城市五十强,位列中国GDP城市排名,第49位。但有一说一,惠州的发展速度虽然惊艳,但其实也是其他城市减慢所致而已,总体来说还不算太快,只是惠州发展比较稳而已。

另外,其他城市值得留意的有两座城市,其中一个是合肥。

合肥在十年前,也仅仅是30位而已。已经晋升到前19位了。这可谓是速度“惊人”,可以媲美当年的深圳、东莞、佛山了。

当然,也许会有人说合肥是省会,资源自然不是惠州所能比的,那么,我们再看看南通。南通如今在江苏排名是第四,十年前的南通在江苏排名仅为第七GDP为6120亿元,可谓和惠州的情况相类似了。2024年南通GDP已经高达12421.9亿元,实际增速6.2%。南通全国排名已经去到23位了。

所以,惠州如果真的要对标,南通可谓是要好好研究的对象了。

再看看广州都市圈,这次好像“有点慌”?

广系城市普遍增长受阻,这是为啥呢?

产业结构“老了”: 广州都市圈传统产业占比高,容易受外部经济影响。许多传统产业仍深受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尤其是佛山等地;一些关键行业,如广州的汽车产业,未能及时进一步转型升级,导致竞争力下滑。发展模式“慢了”: 转型升级比较慢,没能及时跟上“潮流”。政策支持“弱了”: 相比深圳,政策支持力度稍显不足。

从经济总量来看,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位居全省前5。

从增速来看,深圳(5.8%)、东莞(4.6%)、惠州(4.2%)、汕尾(4.0%)10个城市的增速高于全省3.5%的水平。深圳、东莞、惠州3市领跑,其中深圳以5.8%的增速居于全省首位。均高于广州都市圈的广州(2.1%)、佛山(1.3%)、肇庆(2.2%)。

广东经济的“危”与“机”:

广东和江苏两强争霸的话题,是每年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可如今广东作为经济大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广东省增长失速加剧:2024年全年增长率为3.2%,连续第二年未能实现增长目标。2023年,广东原定5%以上增长目标未能达成,实际增幅仅为4.8%。江苏“追”得紧: 江苏经济总量逼近广东,地位受到威胁。尽管江苏呈现“散装”态势,但各自发展,却犹如群狼围攻一般充满拼劲。现在已经缩短到仅4000亿的差距而已。发展“不匀”: 反观广东一直以来,都是以珠三角为核心,粤东粤西作为两翼协同发展,近年来却碰上了一些问题,导致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发展差距大,需要“共同富裕”。仍旧需要加大对两翼的投入才行。转型“压力山大”: 传统产业要升级,新兴产业要发展,任务艰巨。

正如省政府工作报告所分析:“特别是经济外向度高,受外部环境冲击影响更直接。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新动能培育有待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局面尚未根本扭转……”

珠海、湛江、汕头在广东省的经济发展中被寄予厚望,但实际表现却未能完全达到预期,要实现更好的发展,这三座城市需要找准自身定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政策支持、产业转型、人才引进、营商环境等方面多管齐下,方能行稳致远。

那么,我们该如何“破局”呢?

改革开放是“法宝”:在创新驱动的基础上,广东可以利用改革开放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推动技术引进与产业升级。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可以吸引更多国际创新资源,特别是在高科技领域,例如5G、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通过不断深化与全球创新中心的合作,打造国际化、高标准的产业链。协调发展是“关键”:在新兴产业集群建设的同时,区域差距的缩小也是推动广东整体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分配,特别是在高科技产业的布局上,可以把创新驱动的红利更多地带到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这样的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靠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倾斜,使得各地能够在创新中共享机遇,尤其是在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产业的辐射带动下,形成跨区域合作的创新生态。民生是“根本”:科技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业链上,更要与人民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通过推动生物制造、智能医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保障民生,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生物制造和量子科技等领域的进步,能够推动疾病治疗、个性化医疗的普及,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同时,创新还能够催生大量新职业和就业机会,从而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民生福祉。

结尾:

去年,全球经济的整体低迷以及一些国家大搞“脱钩断链”,对广东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明显。加之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叠加、新旧矛盾相互交织、两难多难问题增多,广东经济发展既有挑战,也有机遇。在诸多不利条件下,广东经济能实现4.8%的增速已然非常不容易,不仅跑赢了许多发达经济体,也成功守住了经济第一大省的地位。总的来看,广东经济发展的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

互动问题:

你们觉得广东经济未来会怎么发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0 阅读:5
明仔列夫捏

明仔列夫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