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惠州要找一个短期对标的城市,最合适的毫无疑问就是南通

明仔列夫捏 2025-03-12 10:36:47

活力四射的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的各方面较劲,竞争也日趋白热化。

身处其中的惠州,被赋予于更高的要求和使命,对于自身的发展方位与潜力也有着清晰的认知。遗憾的是,惠州还是落选了“国批四十二城”名单。而江苏入选城市中,同样是选取了GDP不如南通的常州,而非更高些的南通。面对区域内外的挑战,根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不妨将目光投向了另一座沿海城市——江苏南通。

毫无疑问,南通是现阶段,最适合惠州对标的城市。经过对比,惠州与南通也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样坐拥绵长海岸线,同样具备外向型经济的深厚底蕴,同样在制造业领域扎根,又同样面临着产业转型的时代命题。将惠州与南通并置审视,无疑能为惠州未来的发展提供宝贵的镜鉴。

求同存异:惠州与南通的城市画像

两座城市原本都不是滨海城市,却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海洋,港口优势显著,对外贸易活跃。制造业同为两城的共同底色,都在经历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跃升的关键时期,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建设亦是同步发力的重点。

然而细察之下,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区位上,南通立足长三角北翼,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枢纽,依托长江经济带的磅礴动能,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滨海新城。

惠州则身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珠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天独厚,与深圳、广州、香港等核心城市的协同发展是其题中应有之义。

产业结构,两城各有侧重。

南通在接受在纺织、造船等传统产业基础上,更积极地拥抱周边发达城市如上海、苏州、无锡等高端装备制造、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聚力发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惠州则以电子信息、家电制造、石化产业见长,正向高新技术、智能制造、生态旅游等多元领域拓展。但在对接周边深圳、东莞的产业溢出方面似乎并不积极,而有自己的一套节奏。

在省内地位与经济排名上,南通是江苏省内非省会城市中的佼佼者,如今GDP已经在江苏名列第四,仅次于无锡,经济增速与外贸实力均位居前列。惠州在广东则位居中上游,位列第五,虽不及广深等一线城市,但凭借其制造业基础与生态环境优势,正逐步构建起独特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但就总量而言,惠州已经无法和南通同日而语。

南通经验:惠州可资借鉴的路径

惠州对标南通,并非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在深入剖析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汲取南通的成功经验,并绕开南通所走过的弯路,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惠州可以学习的方面:

1.产业协同与创新驱动: 南通依托其港口的优势,构建起船舶、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惠州可借鉴此模式,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在高新技术领域集中发力,打造创新平台,引育科技型企业,优化升级产业链。

2.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联动: 南通在交通建设上大手笔投入,高铁、港口、大桥、机场齐头并进,构筑起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发展。惠州应充分利用毗邻珠三角核心区的地理优势,加快“丰”字交通主框架,完善交通物流体系,强化与大湾区城市群的互联互通。

3.城市更新与现代服务业提升: 南通在城市更新方面积极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惠州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应注重人居环境改善与公共服务提升,同步发力现代服务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4.区域开放与一体化发展: 南通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在区域合作中寻求发展机遇。惠州亦应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在更广阔的平台之上,提升区域竞争力和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应对。

惠州需要避免的方面:

1.避免过度依赖外部投资: 诚然,南通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确成绩斐然,但也需警惕外资比例过高可能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风险。惠州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更要注重培育本土创新能力,只有增强内生增长动力,才可以避免受制于外资的尴尬局面。

2.避免忽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南通在高速发展中,环境压力亦不容忽视。而本就打着“山水郦城”的惠州,更是应以前车之鉴为戒,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坚守生态红线,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和谐共生。

3.避免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经济发展不能片面只求速度,更要注重其发展质量。惠州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应将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置于优先位置,确保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民生,让更多市民也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惠州的独特优势:

惠州可以在参考南通的同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走出一条属于惠州的特色发展之路。

区位与市场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位,毗邻香港、深圳、广州、东莞的地理优势,为惠州提供了广阔的产业腹地和对外贸易的便利条件。成熟的制造业基础: 电子信息、家电制造、石化等产业的雄厚基础上,更深入地升级提升惠州的产业、从而培育出更多更高质量的新型产业促进就业。成本与资源优势: 相对其他珠三角城市,惠州在土地、劳动力等方面具备成本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则为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提供了可能。区域协同与开放前景: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深入推进,为惠州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深化区域协同,惠州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语:

对标南通,是惠州审视自身、学习先进的重要一步。惠州应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南通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区域合作等方面的经验,同时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惠州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贡献更大的力量!

0 阅读:4
明仔列夫捏

明仔列夫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