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缘堂谈喜印但无印的人与忌印但印重的人

汪缘堂 2024-10-21 21:29:26

印绶的潜意识驱动力 ,是一种对环境的依存性,也正是这种依存性,导致了印绶人产生一种“与外部环境形成紧密联合”的倾向。这里的“环境”代表横向的环境:空间,也代表纵向的环境:历史与时间。正是这些特征,演绎了印绶优秀学习能力、求稳心态、贵人缘、房产运,以及修行缘等。那么,缺乏印绶,会给人带来什么影响?

从性格气质来说

印绶代表着一种信念感与坚持性。无印绶的人,很难对一件事产生“持久的确信感”。这类人也许可以被“即时奖励”所驱动,但是很难去做那些被理想和信念所驱动的事情。

所以,无印绶的人,常常耐心不足,定力不足,安全感也不够,从而显得比较“实际”。如果类比二级市场,无印绶之人,常常是“短线型选手”。

此外,无印绶之人对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常常给人:喜怒形于色的印象。这是源于“印绶制食伤”的推理:无印绶之人,常常很难掩盖自己的情绪。

从事业工作表现来说

印绶在个人成就领域,有三个指代:“贵人”、“名声”、“权力”,我们去逐一分析,为何无印绶的性格特质,难以获得这几个指标。

贵人与权力,是一种从上往下的授权。这两者基于一个人的“服从性”而来的:在同等条件下,人总会更青睐那些更像自己、更依从自己、更维护现有的制度结构的人。所以,无印之人,就缺少获得贵人与实权的天赋。

名声,是一种民众“从下往上”的给予。同样地,民众也会选择那些更有全局观念、更顾全体系、对人群具有爱意的个体。如果观察一下偶像经济里面,粉丝对自己偶像的嘉奖话语,就能明白其中的深意。

从亲缘关系来说

印绶代表的是母亲。无印绶之人,通常与母亲缘薄:母亲或者早逝,生病,或者不共同居住、关系疏离等。

“与母疏离”和“无印绶的性格特质”间,也能构成微妙的因果联系。

通常母亲在养育过程中,需要灌注极大的耐心和接纳,才能养成孩子的的安全感。与母疏离之人,大概率在安全感上是缺失的,这与“无印绶之人”的性格特质是吻合的。

无印绶之人,如何去优化自己?

每一种人格都有其各自的入世策略,这本无可厚非。

我们很难让一个本身就没有长辈和贵人缘的人,去攀附贵人;或者是让一个短线选手,选择漫长乏味的“价值投资”。那样只是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所以,我不喜欢在这样的入世策略去“做功”。如果某个特征,不影响我们维系日常生活的确信感和安全感,那就无需改变,只要做自己就好。

所以,对于“如何优化自己”这个课题,我都喜欢着眼于心灵与幸福感的层面。

无印绶之人,唯一需要解决的,也是就是内心深层次的“不安全感”问题。在拥有足够安全感的前提下,人才能更乐意去展望更长远的价值,也更容易获得身边人的抱持,与同等安全感的回馈。而这,本身就是印绶精神的内核。

忌印之人的课题与债

首先,忌印之人,通常有一个强势的、包揽一切的母亲。

一方面,母亲的强势的养育方式,让忌印者养成了凡事依赖、执行力差的特性;另一方面,忌印者内心又深深想逃离这种束缚,对母亲抱着又爱又恨的情节。母子关系的课题,贯穿他们一生的始终。

印绶的思维方式上是一种对外界的依存性。

所以印重的人,容易过于重视教条和规则,导致他们思维方式比较因循守旧,常常钻进理论不知变通,容易作茧自缚,不敢打破常规。

印可制食伤,也就是扼杀了自身的创造力、感知力、反应力。导致忌印者容易不开心,甚至是抑郁。

最后,印重之人,代表着外界对自己的“限制”颇深。印首先代表着一种“生助”,同时这样的生助,也会带来种束缚,将印绶困住。所以,忌印者,通常容易懒惰、依赖心重,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容易被他人认为“自私”。通常思维方式容易是:因为你没有给我……,我才会这样。在这样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当然不易于获得好的个人发展。

忌印者的修行之路

所谓命运,都是从一念而起的。要改命,首先要改的就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对于忌印者来说,有两种路径:

首先,以财破印。财是一种对外界的感知力和链接能力。财可以磨去印厚重的外壳,将印从自我的世界里拉出来。在真实的世界,在他人的反馈和在一颦一笑里,去感知这个社会的运转,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自我观念的世界里闭门造车。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内化财星“奉献”的心态,多给予,少苛求。去试着这么做,会发现外界会对自己友好很多。

其次,以比劫化印。印重的人思虑重,所思少做。所以比劫化印,就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将规划变成结果,让现实社会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观念是否正确。

所以,印绶重者,可以在心里默念“先动起来再说”、“干就完事”,促成自己的第一步改变。汪缘堂认为印绶之人,有一个很强的优点,就是“顿感力”十足,这种特质,让他们内核维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可以不顾及外界的眼光,去坚持自己的想法。这在浮躁的当下,是难能可贵的。有理由相信,在风口散去,更加注重长期价值的年代,印绶之人在进行足够的修行与优化之后,可以获得自己更好的战场。

—END—

声明:版权所有,转载请标明来源  汪缘堂

5 阅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