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的并轨并不是要降低退休人员的待遇和缩小机企事之间的差距

帮兄聊职场 2025-02-19 11:43:23

在网上看到很多评论,他们认为随着2024年10月1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十年过渡期的结束,标志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完全并轨,大家希望在养老金制度实现完全并轨以后,养老金的差距会缩小,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待遇会有所降低。

但这种想法不但显得非常天真,而是对养老保险知识的不了解。我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分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大多数地方是从1992年1月开始实施的,四川地区是从1992年4月开始实施的。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按照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退休条件为达到国家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达到15年可以办理退休,养老金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由社保部门按月发放。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退休制度的改革,彻底颠覆了过去那种按照工龄办理退休的方式,养老金取代退休金,养老金实现社会化发放,减轻了过去国有企业的负担,实现了全民统一的退休制度。只要缴纳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职工达到法定的退休条件,都能享受养老金待遇。

在企业职工实施了养老保险制度以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在按照过去的老办法办理退休,享受政府提供的退休金,而且很多人的退休金还要高于缴纳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领取的养老金。这种部分人缴纳养老保险,享受养老金待遇,另一部分人不缴纳养老保险,享受高额的退休待遇,人们将这种制度称为退休制度的双轨制。

退休制度的双轨制存在了20多年的时间,大家都在呼吁取消退休制度的双轨制,实现养老保险缴纳制度的彻底并轨。在养老金并轨过程中,按照既定的办法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在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在部分地方开展试点,试点地区的工作人员也开始缴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但经过20多年的试点,工作人员退休时并没有按照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办理退休,还是按照老办法的规定办理退休,领取退休金,但通过试点,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实施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从2014年10月1日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开始实施。这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制度体系基本上吸收前期试点的成果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基础。比如缴费比例,缴费年限,养老金计算办法等。

但由于机关事业单位的情形比较特殊,又处于新老制度的过渡期,所以在养老金待遇计算方面是采取逐步过渡、分步实施的方式。在养老金金计算方式上,设置了一个十年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养老金按照新老办法对比计算,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按照十年过渡期的比例,逐年提高。

在十年过渡期期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虽然也要缴纳养老保险,养老金计算也要按照新老办法对比计算,但由于还存在比较长的视同缴费年限,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是按照十年过渡期的比例计发,养老金计发基数也在每年提高,导致先退的人和后退的人养老金之间形成了比较大的差距。

第三步,从2024年10月1日开始,十年过渡期完全结束,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后养老金完全按照新办法计算,2024年10月以后的养老金计算办法和企业职工养老金的计算办法,除了视同缴费指数,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办法以外,基本上和企业职工没有差别。所以人们将2024年10月1日称为养老金制度的完全并轨。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和企业职工实现完全并轨以后,不少人担心自己的退休待遇会受到影响,担心自己的养老金会低于退休中人。这种担心是不了解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计算办法而导致的。

在2014年10月1日以后,养老金的构成和企业职工没有差别,基本养老金都是按照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的,这和企业职工完全一样。但也有差别,比如视同缴费指数的确定不一样,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办法不完全一样等。

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在2014年10月1日以后退休的人,在同等条件下,养老金不但会高于退休中人,也会高于企业职工。人们开始怀疑养老金并轨的效果不佳,怀疑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完全并轨。

综上所述,其实养老金的并轨,主要是养老保险缴费防方式的并轨,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的并轨,养老金计算方式的并轨。并轨后的养老金有差异是正常的,并轨的目的,不是要降低退休人员的待遇,缩小养老金之间的差异。在2024年10月以后,新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会大幅度的提升,但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其实也在提升,只是大家没有去关注而已。

0 阅读:51
帮兄聊职场

帮兄聊职场

与大家分享职场社保知识,是解决专业问题的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