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问题归根结底是个流通问题。
一个是产品实现问题,一个是价值实现问题。
产品实现,是从自然属性上说的,即要形成使用价值;
价值实现,是从社会属性上说的,要形成价值,价值的实现又依赖于交换成功进行。
这次经济会议明确指出:
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提到了经济循环问题,尤其是需求相对不足,供给相对过剩,解决办法只有两个:
供给侧:优化供给,盘活冗余供给;
需求侧:扩大内需和外贸,财政发力,制造需求。
无论是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都是从这两个方面发力来做的。
在内需相对不足、外贸增长充满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我们能够依靠的工具还是要靠宏观调控,运用组合拳来拉动内部需求。
今年以来不少人都在感叹经济困难,但是2024中国还是获得了9000多亿的外贸盈余,证明我国制造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尽管这一势头在2025年可能遭遇特朗普第二执政期的挑战(关税大战)。

可以说,在国家投资拉动以及外贸支持下,2024年的总体经济成绩单还是不错的。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
中国经济已经跨越了低级、改革开放初的那种粗放型发展阶段,而是进入了一个高级的、更加集约、高效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增长速度一定是受限制的,大水漫灌、指望房地产狂飙突进,都是不切实际的。
行业内部竞争更加残酷、社会整体内卷更加严重、普通人群就业更加困难(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排斥过剩劳动力),是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
但是这一阶段,普通人群可以享受更加廉价的、质量更优、效能更强的商品和服务,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所以我们发现:这次经济会议措辞并不严峻,中国经济将山重水复,行稳致远。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