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峰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自己和香港"失去了灵魂",这番话引发了香港演艺圈内外的热议。
霍启刚第一时间在社交平台回应:"把香港电影业的衰退归咎于政治,对所有仍在默默耕耘的电影人太不公平。"眼下的香港电影市场确实步入了低谷期,这种低迷既非一日之寒,也不该归咎于单一因素。
回首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徐克以武侠片称雄,王家卫以文艺片著称,许鞍华以个性化创作打造口碑,周星驰的喜剧片更创造了无数票房神话。杜琪峰凭借《黑社会》《毒战》等黑帮题材作品占据一席之地,成为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杜琪峰的电影塑造了内地观众对香港的独特想象 - 江湖义气,兄弟情深,打打杀杀。
这些元素曾让无数观众为之着迷,却终究只是银幕营造的梦幻。现实中的香港是典型的商业社会和法治社会。随着扫黑除恶行动深入推进,曾经令人血脉贲张的黑帮题材已逐渐失去市场号召力。投资人对此类影片的冷淡态度,直接导致了制作资金的匮乏。面对市场变迁,徐克、刘伟强、林超贤等导演都适时调整创作方向。
《智取威虎山》《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作品融入中国元素,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杜琪峰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这种坚持固然可贵,却也让他逐渐与主流市场脱节。就像当年开创武侠片新纪元的胡金铨,在时代浪潮退去后黯然落幕。时代从不会对任何人格外优待。丘吉尔带领英国度过至暗时刻后被选民抛弃,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上也难逃败局。艺术创作同样如此,适应变迁才能继续前行。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的观影习惯和娱乐方式都在发生根本性改变。一部手机就能满足绝大多数人的视听需求,电影人想要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就必须提供更有价值的内容。对杜琪峰而言,与其怀念逝去的黄金时代,不如思考如何讲述新故事。毕竟,真正的"灵魂"从来都不会迷失,只会在新的土壤中重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