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拉的冲击压路机施工工艺案例

装载机拉的冲击压路机施工案例——高填方土石方冲击碾压施工

一、工程概况

项目背景

某西南山区高速公路项目,填方段最大填筑高度达48m,填方总量320万m³,填料以砂岩碎石土(粒径≤60cm)和风化页岩(黏粒含量25%-35%)混合料为主。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软弱夹层和季节性渗水问题,设计压实度要求≥96%,工后沉降差控制标准为≤5mm/10m。

施工难点

填料差异性大:碎石土与黏土比例波动(4:6~7:3),级配控制困难

深层压实需求:填筑深度超40m,传统振动压路机有效压实深度不足(≤1.2m)

边坡稳定性:1:1.5坡比下,碾压能量传递不均易引发浅层滑移

工期压力:雨季窗口期仅5个月,日均需完成8000m³填筑量

装载机拉的冲击压路机

二、设备选型与工艺创新

1. 装载机拉的冲击压路机配置方案

选用32吨五边形冲击碾(冲击势能35kJ,工作质量32t)

配备双模式动力系统:低速档(4-6km/h)强冲击,高速档(10-12km/h)补压整平

创新性加装多向加速度传感器(量程±15g),实时监测能量传递均匀性

2. 分层碾压工艺

底层处理(0-2m):

采用“强夯预处理+冲击碾压”复合工艺,先以3000kN·m能级强夯3遍,再以5km/h速度冲击碾压8遍

主体填筑层(2-40m):

装载机拉的冲击压路机

每层虚铺厚度1.2m,按“2慢3快”模式作业:

▫ 前2遍:4km/h冲击破碎(冲击频率18次/min)

▫ 后3遍:10km/h振动补压(振幅2.5mm,频率28Hz)

顶层精平层(40-48m):

换装凸块式碾轮,12km/h速度下实施高频微振(35Hz),消除表面5cm松散层

三、智能施工控制系统

1. 北斗智能导航系统

搭载双频RTK定位模块(水平精度±1cm,高程精度±2cm)

自动生成梅花形碾压路径(重叠宽度≥50cm),在边坡区域自动切换螺旋碾压模式

实时记录碾压轨迹,对漏压区域(覆盖率<95%)自动报警

2. 能量反馈调节系统

装载机拉的冲击压路机

通过土体刚度反演模型,动态调整冲击参数:

当检测到Ev2值波动超过15%时,自动触发能量补偿程序(±10%冲击能调节)

四、质量控制与效果验证

1. 过程检测指标

检测项目 控制标准 检测频率

压实度 ≥96%(灌砂法) 每1000㎡测3点

沉降差 ≤3mm/2m(水准仪) 每碾压层全断面

孔隙率 ≤18%(核子密度仪) 每500㎡测1点

冲击能量均匀性 变异系数≤0.15 实时监测

2. 工后检测成果

瑞雷波检测:40m深度范围内剪切波速Vs≥280m/s,等效回弹模量E≥120MPa

分层沉降观测:工后6个月最大沉降量42mm,差异沉降率0.8‰,优于设计标准

经济效益:较传统工艺缩短工期37天,节约成本286万元(减少补压遍数及检测费用)

五、技术创新亮点

装载机拉的冲击压路机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

集成GNSS定位、土体响应信号、设备工况等12类数据源,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实现碾压质量的可视化预测(精度达92%)。

环保降噪设计

采用蜂窝式减震装置,将作业噪声从112dB(A)降至89dB(A),振动传播半径缩小40%,满足居民区500m施工要求。

AI决策系统

基于深度学习的压实质量评估算法,通过表面纹理分析(图像识别精度0.1mm)预判内部密实度,较传统检测效率提升5倍。

六、推广应用价值

该案例形成的《高填方冲击碾压施工工法》已纳入行业标准,在成昆复线、雅康高速等12个项目中成功复制,平均提升压实效率40%,降低返工率75%。随着5G+边缘计算技术的深度应用,未来可实现200台设备集群协同作业,推动高填方施工进入“无人化、自适应”新阶段。

装载机拉的冲击压路机

通过本工程实践验证,装载机拉的冲击压路机冲击碾压技术在高填方土石方工程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其深层压实能力、智能调控特性和综合经济效益,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施工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0 阅读:0
乘风破浪的哈威液压夯

乘风破浪的哈威液压夯

专注路面压实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