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十年,日韩厂商在电视领域一直掌握着核心话语权。在此期间,中国品牌选择默默做好各项基础研究,从一路跟跑到提速追赶。进入2025年,国产科技品牌海信发布了全球首款RGB-Mini LED电视UX并正式实现量产,这项融合自研光色同控画质芯片与三色发光芯片的创新成果,不仅打破了日韩企业长达二十年的技术壁垒,更预示着全球高端电视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格局重塑。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京东方100英寸大屏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460%。另据奥维云网终端数据,2024年国内100英寸及以上电视整体销量同比增长280%。这些数据表明,消费市场对大屏电视的需求呈显著增长趋势。
在高需求之下,大屏电视的画质和品质都要经受更严格的考验。最近几年,电视行业围绕量子点技术和峰值亮度激情开卷,虽然消费者乐见厂商给产品不断加码,但是从技术角度来讲,不管是量子点,还是峰值亮度,都不是提升大屏电视画质的理想答案。
在目前的主流产品中,QD-OLED电视的画质被认为最具代表性。其显示原理是通过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提供蓝色光源,由QD量子点阵二次转换成红色和绿色,最终形成三色显示。由于不能直接发出三基色光,就会造成色彩纯度受损,并且转换过程中红绿两色容易受蓝色光源影响,导致色偏。而OLED先天亮度不足(最高峰值亮度1000nits),加大亮度不仅会加速屏幕机能衰减,还会带来更高的能耗问题。
虽然QD-OLED电视被不少人所推崇,但随着屏幕尺寸增大,其很难呈现完美的色彩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日韩厂商对85吋以上机型制定的超高定价,与平均2-3万小时的使用寿命相叠加后,将大大限制QD-OLED电视在大屏市场的发展空间。
其实与QD-OLED相比,RGB LED技术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2004年索尼便提出了该技术理论,并尝试将其推向市场,但是受限于RGB三基色灯珠发光效率低、芯片控制精度不足、寿命短以及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一直未能实现量产。
很显然,这些由日韩企业主导的技术推动了行业不断进步,但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屏电视的高需求。而海信RGB-Mini LED电视UX的创新技术则是为超高清大屏量身打造。其采用全球首创的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相比QD-OLED和传统QD-Mini LED,RGB-Mini LED无需依赖量子点进行二次色彩转换,却能实现远超量子点的性能,拥有超高色彩表现、超广视角、超高亮度的指数级画质提升,让红色更正、绿色更准、蓝色更通透,被视为液晶显示画质提升的终极解决方案。
为了给高画质提供强大的算力加持,海信还专门打磨了双芯片组合。其中RGB光色同控信芯AI画质芯片H7可以实现3x26bits光色精控和15680点的高精色彩控制;而高性能RGB-Mini LED发光芯片则解决LED的“发光效率、寿命、色偏、色纯”难题,让产品得以顺利走向产业化。在双芯片的加持下,海信RGB-Mini LED电视UX相比QD-OLED及传统 QD-Mini LED实现节能20%。
可以说,海信独创的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以及背后惊艳的双芯片组合,精准破解了困扰日韩厂商已久的“色彩精控、色纯度、稳定性”等技术难题,在全新的RGB-Mini LED赛道上占据了主导位置。 对此,权威监测机构Omdia撰文称,除海信外,三星、索尼、TCL等电视巨头都在研发RGB-Mini LED电视。而作为首发入局者,海信放弃了日韩厂商惯用的超高端定价策略,转而将首款产品推向万元档市场,这恰恰反映出海信对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自信,希望通过技术比拼牢牢掌握市场主动权。不管怎样,在传统规则已经被打破的局面下,全球电视巨头必须通过科技硬实力来争夺市场份额,未来几年的高端电视市场也将呈现出全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