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楚公锺里的古鄂州故事

雁菡说历史 2023-07-27 22:54:00

钟在中国古代,泛指古代汉族传统的打击乐器,形状扁圆而中空,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大多是用青铜制造,又叫“编钟”。

佛教传入中国后,钟逐渐变为一种宗教法器的代称,又叫“梵钟”或“半钟”。这种钟原本叫“犍稚”,又叫“信鼓”,是寺院为报时、集众而敲击之用。

钟在秦汉以前是用途最为广泛的青铜打击乐器,使用时至少要三个以上方能组成音阶,故又称为编钟,是当时贵族阶层在宗庙祭祀与宗族宴享时的主要乐器。在西周礼乐制度中,礼以鼎为中心,乐以钟为中心,与列鼎制度同样重要的就是编钟制度。

比如,《诗经·小雅·楚茨(cí)》中就有相关于钟的记载:“礼仪既备,钟鼓既戒”,“皇尸载起,鼓钟送尸”。这些都是在贵族祭祀礼仪中击钟、鼓奏乐。

当然,随着青铜器的兴起,一种叫做“钟鼎文”书法艺术也随之伴生,钟鼎文也叫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

西周承殷末书风,直到成王时方产生独特的风格,书体雄浑典丽而壮观;在昭穆之后,则变为严谨端正。

比如,楚国重器,夜雨楚公钟就是典型的代表,又名夜雨雷镈、楚公逆钟、楚公逆镈,最早见于宋人著录,赵明诚《金石录》、王复斋《钟鼎款识》与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中,宋政和三年出于武昌(鄂州)太平湖,王国维考订此楚公“逆”为“咢”,即为楚王熊咢,时为西周晚期宣王时代。

楚公逆,学界普遍认为是指熊咢(前800年—前791年),为楚国的第16任君王,其高祖父为熊渠。

从目前传世的3款楚公逆器中,有2款出自山西,这不禁让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楚国重器会出现在百里以外的晋国王墓中?

笔者查阅有关史料发现,唯一可能就是西周末周宣王时,以元老重臣方叔为将,率兵三千讨伐荆楚,多有擒获,楚公逆编钟可能为方叔伐楚的战利品,由周天子赏赐给勤于王事的晋侯。

从鄂州出土的夜雨楚公逆铭文记载中,可以明确知道在西周晚期的某一年八月甲午日,楚公逆祭祀其先高祖考,让四方首领准备祭品。楚公逆亲自出巡,征求其祭祀用品。四方首领钦佩楚公逆勤劳亲民,贡纳赤铜九万钧,楚公逆用以制作一百套谐和精美的编钟。楚公逆万年长寿,用它来保佑其大国,永远珍藏使用。

“夜雨楚公逆”铭文也是西周金文中关于用铜的最高记录,说明当时楚国铜源丰富,日益强大。正因如此,周王室坚决压制,周昭王曾先后两次南征“伐荆”,第一次多有俘获,第二次结果“南征而不复”,落水而亡。

0 阅读:32

雁菡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