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陈六子:男人不狠地位不稳,才换来人人践踏到人人尊敬

人间一妙人 2021-10-12 21:33:31

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导读:清末,山东周村,一个面如蜡色、穿着破烂的小乞丐在街上踉踉跄跄走着,他来到刘家饭铺面前,得到了店铺伙计锁子叔的热情招待,一碗热气腾腾的面,让这个小孩子记了一生,临行之前,他信誓旦旦的对锁子叔说书锁子叔,赶明儿等我发了财,给您老人家大金元宝,您还别不信,说书的说了,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我就不信我陈六子会要一辈子饭。谁会想到这个要强的小乞丐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民族企业家陈寿亭。

01

陈六子从小就是个小乞丐要百家饭长大,父母早亡,居无定所,在这乱世之中无依无靠,朝不保夕,亏得锁子叔的关怀体贴才让他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后来出门讨饭冻得没办法的六子倒在了周村的通和染坊门前,早晨出来扫雪的周掌柜,看见冻得脸发紫的六子,心生不忍之心,救下了六子,还认他为义子,并取名为陈寿亭,后来陈寿亭就开始了在通和染坊的生活。

这十年间,陈六子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机智,成功掌握了染坊里面所有的技艺和事项,刚接受周家的帮助,陈六子心怀感恩,一心一意想要学好手艺回报掌柜的一片情,他努力专研,扎实技术,在染坊树立了自己的微信,还他赶走了心怀不轨的刘师傅,接手了通和染坊的生意,并且还通过送货、低价等手段把通和染坊经营成了周村最大的染坊。

后来大昌染坊的王掌柜想要收买寿亭,六子斩钉截铁地回绝道:我只是一口要饭的,多亏一口饭吃,我才有今天,这不是我的,都是东家的,我陈六子打小就是要饭的,我都快饿死了,我没偷过人家一根棒子,大冬天我脚都要冻掉了,人家的棉鞋放在窗台上,我没偷过来穿,我就是活得堂堂正正,这种吃里爬外的事我根本不会做。

就是这一段正气凛然的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忘本心、重义轻利的义商。他这种不为所动的正气,连竞争对手大昌染坊的老板都刮目相看,直呼:这样的人我们怎么就遇不上呢?

02

后来,陈六子把生意做到了青岛,他以一己之力,开办了大华印染厂,自己成为了大厂的掌柜。在工厂里,他跟工人们同吃同劳动,把工人们当兄弟,一点也没有掌柜的架子,即便之后家财万贯,声名赫赫,他也不忘记自己本来的身份,时刻提醒自己曾经就是个要饭的,就连吃饭的时候厨房多给他一块肉,他都要骂半天。

但是只要给那些伙计们加餐,犒劳他们的时候,他反而大大方方,心甘情愿,绝不会亏待那些伙计们。他还会调侃自己:不管什么年代,吃顿肉可就是过年啊,我跟你哥这帮人,不管挣多少钱,身上那股土渣子味就是掉不了,就跟咱染的布一样,洗烂了它都不掉色儿。”

03

陈六子从周村的通和染坊起步,一步步扎稳脚跟,成为行业内外响当当的人物,但在他心里从来都不敢忘本,他时刻谨记自己曾经是个要饭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老天的恩赐,他并没有张狂的资本。

在他年少讨饭的时候,锁子叔曾经对他有一饭之恩,如果没有那一顿饭,也不会有陈六子的今天,对陈六子来说,锁子叔就是他的亲人,是他贫困潦倒时唯一的温暖,不管他之后成为什么样的人物,也不管他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来时路。

陈六子当上通和染坊掌柜的以后,就给锁子叔老两口置办了一个院子,并且每月都送银钱给他们,照顾他们养老。后来企业越做越大,功成名就的陈六子衣锦还乡,第一件事情就是带着妻子采芹提上东西回周村看望锁子叔和婶子。六子在家门口给其他可怜的老人一人发了一些大洋,还不住地说道:叔,大爷,陈六子平时很少回来,每个人拿个大洋,自己买点点心吃,我锁子叔身体不好,下不了炕,老哥几个没事去家里坐坐。大家经常去串串门,陪他老人家说说话,陈六子给大家拜年了。

进门以后,两个人二话不说直接给老两口磕头拜年,老两口热泪盈眶,激动得都哭了。

后来锁子婶动情地说道:寿亭啊,你叔当年也就是行了针鼻那么大点好,可换的你,年年供米,月月供柴,养老送终,这满周村的人谁不眼馋啊?”

陈六子才认真地说道:婶子,你不要说这些,我就是要告诉他们,这行好,就会有好报,作恶,准得有恶报。。。

叔啊,过两年我想去济南开厂子,等我站住了脚,我想把你和俺婶子都接到济南去。

锁子叔:寿亭啊,我跟你婶子在这儿住得挺好的,到了济南咱谁也不认识,连个说话的也没有,怪闷得慌,我和你婶子就在周村吧!

陈六子:叔,我怎么听柱子说,你和俺婶子还不舍得吃白面,你和俺婶子都老了,这身子骨本来就不好,所以这年老之后得保养,这样,你就算为了小六子,您就听我一句话,吃点好的,你说我一个要饭的,没爹没娘,别人见了我都是放狗咬我,要不用脚踹我,没有人把我当人看,只有您老,叔啊,别说我现在有钱了,现在我就是还要饭,,我要来了也得先给您吃,先给俺婶子吃,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锁子叔:俗话说,头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我和你瞎婶,没儿没女,可就连周村城里最大的财主,他也不能小看咱啊,这还不是看你的面子吗?

锁子叔用一碗面为自己迎来了一辈子的福报,得到了陈六子一辈子的感恩戴德,锁子叔去世以后,陈六子披麻戴孝,悲痛欲绝,脑海里盘旋的都是锁子叔对自己的关爱和体贴。没有锁子叔,陈六子早就被冻死、饿死了,这份恩情太大太重,让陈六子终其一生都无以为报。

锁子叔对陈六子来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因为只有锁子叔是他雪中送炭的贵人,而其他人都是锦上添花的人物,锁子叔的重要性是连采芹和沈远宜也比不过的,因为锁子叔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点燃了他心中的一把火,引导着他要像锁子叔那样无论在什么境遇,都要心怀一颗悲悯善良的人,力所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可以说锁子叔虽然没有文化,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幼小的陈六子心里埋下了一颗善的种子,影响了陈六子的一生。

04

陈六子从小要百家饭长大,就算他之后华丽转身成为大名鼎鼎的企业家,他经常挂在嘴边的都是“我就是个要饭的”,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有钱以后就高人一等,也从未觉得自己发达以后过往的日子就会变成耻辱,更没有觉得曾经的乞丐身份会让自己蒙羞。

在他心里过往的岁月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走来的印记,他非但不会觉得是丢脸,反而觉得是一种光荣,乞丐要饭的身份时刻提醒他居安思危,提醒他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苦,遇到了多少贵人,无论站得有多高,走得有多远,都不能忘了自己是谁。

陈六子曾经扎根于最黑暗,最贫困的土壤,本该在黑暗中腐朽堕落,却从最底层民众那里获得力量,最后在民间发端,成长,其实也意味着在这样的环境里培育出来的民族企业家将来会更加接地气,因为只有真正贴近过最黑暗生活的人,将来才能更懂民生疾苦,才会有一颗悲悯之心,去看待曾经和他一样的芸芸众生。

陈六子就是这样的人,吃水不忘打井人,他曾经尝尽人间悲苦,受尽冷言冷语,看尽世态炎凉,长大以后才会更懂穷人的不容易,才会在发达之后更加俯下身去,贴近穷人,帮助他们,他拒绝让自己变成唯利是图的商人,而是想成为真正的为百姓说话的人,我想这也是安排陈六子吃百家饭长大的用意,他的一切都来自于百姓,只有这样的义商代表的才是广大老百姓,而不只是资本家的利益。

了解陈六子的发家史,就会明白他从穷光蛋到千万富翁,靠的是重利轻义,不骄不躁,靠的是过硬的质量和以人为本,他这一生对百姓善,对敌人恨,唯独对自己狠,如果不狠就没有今天的家大业大,他此生唯一的算计,就是安排好了自己的人生,发誓非要混出个人模样来,他把自己的人生安排得不偏不倚,步步到位,这份一以贯之的的心机和谋略,值得所有人钦佩,这就是陈六子,动荡年代造就的英雄人物,一个心有家国天下的民族企业家。

2 阅读:454
人间一妙人

人间一妙人

一个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的90后码字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