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在河北省行唐县的南龙岗村里,发生了一件让冀中军区三纵17团疑惑不解的事情。
那就是日军在某一天夜里仅仅派出了3、400人,就想趁着夜色搞偷袭。
要知道,村中驻扎的17团人数可是有2000人左右。
日伪军这也太不自量力了,他们究竟怎么想的?
17团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因为村里白天来的“卖油郎”。
事情真相究竟如何?
大汉奸伪装成卖油郎在战争时期,往往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为了荣华富贵,或者是为了苟且偷生,选择去当受万人唾弃的汉奸。
抗日战争中,就有将近300万人当了日本人的走狗。
他们帮助敌人残害我们的同胞,做下了许多令人发指的事情。
这些汉奸表面看起来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其中,更是有很多汉奸会伪装成做小生意的商贩模样,隐在人群中打探消息。
这样,他们既不容易被察觉真实身份,打听完事情后也好离开。
离开之后,他们就会想办法将收集到的这些情报卖给日本人。
因为有了汉奸的存在,我军战士有时候不知道怎么地就会被暴露行踪,造成很多损失与伤亡。
不过在1941年的河北省行唐县南龙岗村,却有一个汉奸传递给日本人“假”消息。
1941年1月2日,是农历的腊月初五,已经到了深冬时节。
寒冷的天气,仿佛呼出一口气儿下一秒就会变成冰碴子,冷的人直哆嗦。
但是南龙岗村的小孩子们不会在意,他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在整个村子里东奔西跑、上蹿下跳,逮着枯枝落叶都能踩着玩得不亦乐乎。
就在这时,村里外面来了一个晃晃悠悠挑着担的卖油郎。
只听他边走便吆喝着说:“卖香油喽,来二两香油吧!”
小孩们听到后,呼呼啦啦地就跑到卖油郎身边,将他团团围住:“老头,你这除了香油还有没有其他的了?”
往常村子里面还会有卖货郎前来,卖一些新奇又别致的小玩意儿,不贵,但是很讨小孩子们的喜欢。
所以这卖油郎来了之后,小孩们也对他抱着带玩具前来的期望。
有那好奇的小孩直接将遮盖的布掀开,满怀期待地伸头往里看。
看到真的只有香油后,小孩们都不免失望地摇摇头,接着就准备一哄而散,去玩自己的去了。
卖油郎看到后,也不生气,笑呵呵地问那些小孩:“马上就腊八节了,你们家里不买一些香油回去吗?我这香油质量可好了。”
有个小孩白他一眼,嘲讽地说:“俺家饭都吃不起了,要香油干什么?”
卖油郎听后,略一思索,问他:“你家里有八路军叔叔吗?有的话可以吃好一点儿。”
小孩摇摇头,回答说:“没有。”
说罢他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小孩说:“他家有,你可以问他要不要香油。”
卖油郎听到后,脸上的笑容更大了,他连忙转头问那个小孩:“你家里有几位八路军叔叔呀?你们村有几个,我去问问他们要不要香油。”
小孩想了想,说:“我们村大概七八个吧。”
卖油郎听后,点点头,说:“好,我知道了。”
说完,他就不跟小孩聊天了,开始转悠着卖香油。
小孩儿们看他离开了,也转身跑着玩去了。
那些小孩们不知道的是,卖油郎看他们都走后,立马就停止了吆喝,然后转身向村外走去。
小孩们更不知道,那个所谓的“卖油郎”,真实身份是大汉奸“老白洋”。
这老白洋长着一张老实又淳朴的脸,其实心眼可多了,总是凭借着自己憨厚的外表蒙骗别人,然后借机窃取情报。
他这一次问小孩们“村里有几位八路军”,也是为了更好地给日军们报信,让他们去偷袭八路军。
不过老白洋不知道的是,小孩们说的话,既是实话,又不完全是实话。
日军在听到老白洋打探回来的情报后,料定村中的八路军不会超过百人。
于是日军大喜过望,觉得自己派300左右的人就足够了,这样已经可以成功“报复”八路军。
之所以称日军这次夜袭是“报复”,是因为他们曾在南龙岗村驻守的17团战士们手下吃过亏。
1940年12月,当日军的火车途经宣村时,只听一声巨响,他们的火车下方就爆炸了。
火车车身被17团提前埋好的炸药炸的翻滚起来,偏离了原本的行驶轨道。
此时,17团的团长闵鸿友就带着手下的人提前埋伏在附近。
看到火车偏离轨道之后,他立刻带着17团的战士们上前,将火车上尚还能用的物资找出来,并且给火车上没有死透的日本兵们补了几枪。
17团这次埋伏毫无损失,却截获了日军好几门94式山炮,还有两箱三八式步枪,以及许多的子弹。
日军听到后,气急败坏,发誓无论如何都要“报复”回来。
为此,日军派出了他们的神岗中队来“扫荡”17团。
之后,日军就跟17团展开了较量。
不过17团十分机智,往往在日军还没赶到时就已经转移到了下一处。
直到行进到河北省行唐县南龙岗村,团长闵鸿友看快过腊八节了,于是就让队伍停留在那里稍作休整。
没想到,短短的功夫,汉奸老白洋就去到了村里打探情况。
老白洋心中考虑的是,小孩子不会撒谎,所以小孩口中的八路军人数可信度很高。
不过让老白洋没有想到的是,小孩子对数字没什么概念,七八个已经是他们观念中的“很多人”。
因此,日军以为留在南龙岗村中的最多只有一个连,所以他们仅仅就派了200名日军和100多名伪军前去“清剿”。
几百名日伪军到达了南龙岗附近后,他们先派出一部分人在几个出村口悄悄埋伏下好几架重机枪。
而后他们就卧在附近的深沟里,将骑着的马匹在深沟里拴好,准备趁着夜色浓重进行突袭。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行踪早已被闵鸿友掌握。
村里有一个大爷平时因为要拾马粪,所以总是睡得很早、起的更早。
这天,他正准备趁着天还未亮就出去拾马粪呢,结果就看到了许多黑影朝着村子过来。
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们多出了很多警觉性。
老大爷一看这情况,就知道敌人这是想悄悄地搞偷袭。
他不敢耽误,连忙回到了村里去提醒八路军战士们。
闵鸿友此时还未入睡,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无论多晚都要派人在村附近巡逻,以防敌人进行偷袭。
这天闵鸿友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觉得心神不宁,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于是闵鸿友就决定自己起来在村里转悠转悠。
没想到他刚披上衣服,就有一个神情焦急的大爷被带了进来,称日本鬼子在村外面埋伏着呢。
闵鸿友大吃一惊,这时,在村附近巡逻的战士们也回来了,说大概有几百名日军正兵分三路朝着南龙岗村行进。
闵鸿友听罢就更吃惊了,几百人?
要知道他们17团可是有差不多2000人,日军这怎么迫不及待地要来送死?
闵鸿友略一思索,就迅速做出了决定。
那就是3营正面和日军对抗,然后1营、2营的战士们悄悄从两侧包围上去,将这几百人的敌人队伍围歼。
当日军发现了同他们正面对抗的3营后,以为这就是村里全部的八路军兵力,所以就开始不遗余力地和3营的战士们展开比拼。
这些日军不知道的是,两侧包抄过去的1营和2营的战士们,已经将他们隐藏在深沟中的马匹截获。
还将他们躲藏在树林中的兵力全歼,并且占领了渡口和出村口。
只待将村中和3营正面对抗的日军围剿,就能够取得这场对战的最后胜利。
南龙岗村的这场战斗整整持续了近3个小时,最后,日军的大部分主力都被歼灭。
被俘获的日军有近十人,被俘获的伪军有十余人。
除此之外,17团还缴获了许多武器和子弹,甚至包括4个望远镜。
这场对战中17团的损失也很惨重,牺牲了74名战士,受伤的战士有150多名。
从那以后,17团就成了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存在。
17团打出将日军全歼的漂亮一战,团长闵鸿友的指挥亦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那么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军爱民,民拥军闵鸿友是安徽金寨人。
1929年,闵鸿友加入了共青团。
1931年,他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闵鸿友都有十分卓越的贡献。
刚刚参军时,闵鸿友被分配到了红三十二师九十七团。
攻打商城是闵鸿友入伍以后参与的第一次战争。
虽然是第一次上战场,但是闵鸿友表现出来的勇气让战友们十分敬佩。
在他们团攻入商城内后,九十七团的战士们就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
闵鸿友在“白刃战”中击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到最后他的小腿都被刺伤了,闵鸿友却丝毫不在意,依然勇敢地和敌人对抗着。
之后的每次战斗中,闵鸿友都像第一次作战一样勇往直前。
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闵鸿友迅速成长起来。
他有勇有谋,每次战斗总是冲在前面,给了一同作战的将士们莫大的鼓舞。
闵鸿友的职位也因他优异的表现一升再升。
到了1939年时,闵鸿友已经成为了冀中军区三纵17团团长。
1940年4月,日伪军开始对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士进行“扫荡”和“清剿”。
在这场大规模的“扫荡”和“清剿”中,日伪军共派出了两万多人。
日伪军手段残忍、不放过一草一木。
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闵鸿友从未害怕过。
他带领17团的战士们灵活地和敌人斗智斗勇,短短50多天的功夫,17团就和日伪军们对战了40多次。
当敌人实力强劲时,17团就分散开来打游击。
当敌人实力虚弱时,17团就聚集起来一句将敌人围歼。
在这期间,八路军战士和人民群众之间建立了越来越深厚的军民情谊。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
在反击日伪军时,百姓们给17团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他们给17团打掩护,给17团送吃的喝的。
百姓们的一举一动,让17团的每一个战士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温暖。
到了1940年底至1941年初,17团更是在高门屯、宣村、南龙岗三个地方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17团三次作战最后均取得了胜利,缴获了敌人的大批装备,还得到了朱德和彭德怀的赞扬。
在南龙岗村的战斗结束后,17团还因为有勇有谋的作战方式,得到了八路军总部的表扬。
时至今日,南龙岗村中还有老人记得17团当年的英姿。
曾经17团和敌军对抗的战场,如今已经变成了大片大片的玉米地。
如果那些牺牲在此地的革命先烈们能看到,他们一定也会为如今繁荣昌盛的国家感到骄傲。
南龙岗村的老人王香货说,当初17团的将士们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将老百姓们牢牢地护在身后。
在那场南龙岗的反袭击战中,牺牲了好几十名17团战士,但是村里的人却没有一个因此受伤。
八路军们的好,每一个南龙岗村的村民们都会牢牢记住。
战斗结束后,村民们都自发地将自己家的门拆下来当作简易的床板,让伤员们躺上去。
他们还将家中干净的布撕开来,变成一条一条的“绷带”,为那些受伤的士兵止血,包扎伤口。
还有很多村民们将家中平时都不舍得吃的鸡蛋和白面条都拿出来煮,为伤兵们补充营养。
南岗村的村民们还自发地为牺牲的士兵们举行了葬礼,为他们立了碑。
17团战士们牢牢将村民们护在身后的举动感动了村民们,村民们为战士们做饭、疗伤的举动也温暖了战士们。
小孩子一句“有七八个八路军”,无形之中干扰了日军的判断,帮助17团取得了胜利。
但17团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勇气和智慧,以及村民们自发的帮助。
在战争中,能取得最后胜利的一方,一定是得到百姓支持与爱戴的一方。
17团军战士们的好深深地刻在了人们心中,所以人们也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17团。
像17团这样的队伍在战争时期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保家卫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让我们向这些革命先辈致敬!
对于17团,你有什么想说的?
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