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布语
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正在发力未来赛道。
2月18日下午,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召开企业家、科学家的座谈会,核心议题是研究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而就在前一天,广东省长王伟中在广州调研了多家科技企业,指出广州要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攻坚突破,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还和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一名人形机器人来了次“亲切的握手交流”。
如今看来,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是,在广东面向未来产业的科技创新布局中,作为一线城市和省会的广州,再次被委以重任。
在AI和机器人产业为代表的科技浪潮中,深圳、杭州等城市相继“出圈”。但事实上,广州也从未缺席。千年商都已经悄然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打造AI场景应用的“全要素试验场”,诸多明星企业初露峥嵘。
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这场影响深远的关键产业竞赛,才刚刚开始。
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就在上周,又一家中国的科技公司引爆了美股市场,引发全球瞩目,甚至被媒体形容为“广州版DeepSeek”。
来自广州的智能驾驶企业文远知行,被曝获得全球芯片巨头英伟达的投资。消息一出,文远知行的美股股价开盘后一路冲高至146%,触发熔断机制,震惊了华尔街。
图源:文远知行官网
英伟达押注文远知行,绝非简单的投资行为,而是出于更深层次的产业逻辑: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系统搭载了英伟达GPU、DRIVE Xavier芯片及最新的Blackwell架构芯片。
芯片巨头牵手智驾新星,在技术上实现深度绑定,显示出后者巨大的发展前景。对于英伟达来说,文远知行补齐了自动驾驶芯片在应用层面的短板。
事实上,作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中国、阿联酋、新加坡、美国四地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文远知行已在全球7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测试及运营,运营天数超1700天。
仅仅在广州,文远知行部署的自动驾驶车辆就已达300辆,累计路测里程超3000万公里。这些穿梭于CBD与城中村之间的车辆,每分、每秒都在为英伟达芯片输送真实路况数据。
除了文远知行外,广州还有同样在美股上市的小马智行。广州培育出的“智驾双璧”,让这座城市成为了Robotaxi的前沿之地、自动驾驶模型的绝佳试验场。
事实上,在这场席卷全球的AI浪潮里,比起北京、上海更加偏向底层技术的突破,广州的AI企业早已跑通“技术-场景-商业”闭环,呈现出独特的“应用层爆发”特征:
例如以人机协同操作为核心方向的云从科技,身为强认知AI引领者的暗物智能,专注于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用场景落地、帮助国货在海外打造品牌的钛动科技,等等。广州孵化出的AI独角兽企业,自身都带有鲜明独特的应用场景。
如果你生活在广州,就会发现:AI在这里并非遥不可及的尖端科技,而是已经深度融合到这座城市的“衣食住行”之中。
——如果你开车出行,佳都知行的交通大模型在珠江新城区域的16个路口,已经实现了智能交通信号优化,通过提供更合理的交通信号配时,有效减少了拥堵的发生。
——对于老广们最钟意的吃饭环节,自2020年起,黄埔已在全区学校食堂、部分大型社会餐饮单位植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平台运用 AI 技术监管,预设厨师帽、口罩、吸烟、区域入侵、鼠患识别等多场景的算法识别。
广州对于AI的全方位拥抱,既是这座城市开放包容特质的表现,也让其成为一片AI创业的沃土。
广州为何会在AI的应用领域上,展现出如此百花齐放的场景?
或许与这座城市的务实气质有关。
图源:广州海珠发布
广州本土的人工智能企业,无论是以视觉识别技术起家、还是从互联网公司转型的科技企业,都无一例外地将应用场景视作企业的生命线。
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从0到1的技术突破,终究只能由极少数的人去完成。如何将技术用好,让AI赋能更多的行业,才是大多数企业关心的商业蓝海。
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人工智能学域主任熊辉看来,如ChatGPT般的通用大模型,具备通识能力,但不能解决特定行业特定场景的专业问题。
也正因如此,在国内一众通用语言大模型还在探索商业前景的时候,广州的AI企业早就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层面,赚到了第一桶金。
同时,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制造强市,包罗万象的城市特性让其成为AI应用量身定制的发展沃土。
在智能驾驶领域,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之城”,拥有7家整车企业。近年来,广州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进展迅猛,成为全国首个进行自动驾驶混行试点的超大城市。广州目前开放的自动驾驶单向里程,已经相当于北京到广州的往返。
作为“场景提供者”,广州还在不断地拓宽自动驾驶的物理空间,让“双手离开方向盘”的梦想有了栖息之所。
在制造业方面,在粤港澳大湾区41个工业门类中,广州坐拥35个,在全球189家大规模应用数字化制造的“灯塔工厂”中,广州就拥有有广汽埃安、宝洁和美的空调三个。
广州雄厚的工业家底为工业AI“喂养”了源源不断的数据,让工业模型的迭代能够时刻跟上制造业的脚步,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同时,作为广交会的所在地、世界闻名的商贸之都,广州千年传承的商业基因,同样也为AI应用提供了崭新的可能。
在跨境电商巨头SHEIN的供应商平台上,有多达上千个数字化工具。通过平台的AI选款系统,可以将一件新品从设计到上架周期压缩至7天。
在AI的赋能下,广州的服装行业正从过去的“技术洼地”,成长为一片颇具规模的数字化生态群,让AI技术撬动起跨境电商万亿级的赛道,直接赋能于商业场景。
广州AI生态的繁荣,也在于当地敢于想象,抢先布局,主动为企业开放更多的场景。
2021年,广州率先发布《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清单》,首度释放交通、医疗、教育等10大领域合计102个场景,允许企业“带方案竞标”。
因此,网上曾有这么一个说法:
在杭州孵化 AI 技术,到广州寻找落地场景,再去香港对接资本。这是国内 AI 创业的黄金路径,也说明广州是AI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环节。
广州,从来没有错过这场AI的浪潮。对于未来技术的布局,广州的思路一直相当清晰。
2021年,广州市在《广州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出了广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造车健城”4条优势赛道:
“造”—AI+ 先进制造
“车”—AI+车辆交通
“健”—AI+健康医疗
“城”—AI+ 城市治理
如今看来,这四大赛道不仅包含了当前AI应用领域最有前景的部分,也和广州市的产业生态、城市定位相当契合。
这是政策制定者务实的一面:不盲目追求AI技术的“王冠”,而是侧重于解决眼下的问题。既要“诗与远方”,也要脚踏实地进行耕耘收获。
当然,在被认为是“短板”的AI技术领域,广州这两年也在进行低调的突破。
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AI相关专利申请量同比激增68%,其中70%集中在应用层面。目前广州共有14个备案的大模型,云从科技的“从容”、佳都科技的“佳都之行”都是目前国内大模型领域的佼佼者。
为了尽快实现在大模型领域的突破,广州拿出了真金白银,是第一个对大模型备案进行现金奖励的城市:
2024年5月,海珠区发布通告,对于首次完成国家级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
而位于海珠区的琶洲,正是当前国内第一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目前已经集聚泛人工智能企业近2000家。
琶洲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图源:广州海珠发布)
在宣布竞逐AI的城市中,广州所选择的路径也许不是最抢眼的,但步伐却走得相当坚定:
就在前不久,广州宣布接入DeepSeek,通过融合海量数据,重写整个城市的操作系统。
用AI赋能让民生服务更加便捷,这同样是技术“以人为本”的体现。
让绝大多数人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让技术革新与城市、产业共同奔赴,这样的AI革命才更有价值,也才能拥有长久可持续的蓬勃生命力。